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淳試點小型水利工程産權改革,確保水利設施公益屬性

  • 發佈時間:2015-04-14 06:33:51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怎麼改,在摸清家底基礎上給小型水利工程發放“産權證”效果怎樣,資金到位並建立一支管護隊伍

  當過村支書的孔德林現在有了兩個新頭銜:一是高淳區漆橋鎮朝陽圩排澇站負責人;二是朝陽圩圩局主任。他是鎮裏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工資由鎮裏發,工作職責主要是管護朝陽圩抗旱排澇設施和圩局防洪堤壩安全等。前不久,他還和另外兩名圩局管理人員一起,拆除兩名螃蟹養殖戶蓋在堤壩上的違章建築。帶來這一變化的就是高淳試點小型水利工程産權改革,確保水利設施公益屬性,確保小型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為何改,適應水利現代化新需求

  “重建輕管是長期困擾水利事業發展一道難題。”高淳區水務局局長史建兵説,小型水利工程面廣量大,過去由於産權界定不清,管護責任不明,水泵壞了也沒有及時維修,往往要等到抽水時才發現,耽誤農時,很多時候農民想抽水灌溉卻找不到掌握機房鑰匙的人。因此,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核心就是明晰工程産權,適應水利現代化新需求。

  據了解,2014年,高淳區被水利部列為全國55個全國改革示範縣(區)之一,又被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列為全國100個農田水利設施産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作管護機制試點縣(區)之一。2014年12月25日,高淳區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通過國家驗收,該區按照先行試點,典型引路,分類實施,全面推進的總體要求,有序推進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怎麼改,在摸清家底基礎上給小型水利工程發放“産權證”

  高淳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後,組織120多名鎮村技術人員,組建20個調查小組,進駐各鎮、村,歷時4個多月,完成了全區8個鎮調查登記工作。包括15座小型水庫,26條中小河流及其堤防,708座灌排泵站,477條農村河道,以及村莊河塘,丘陵山區塘壩,涵閘橋等小型農田水利配套工程,共計39839處小型水利工程的調查登記,摸清了家底。

  在摸清家底基礎上,區政府專門印發確權工作推進方案,各鎮按照方案序時完成並公示確權工作。同時,根據調查登記情況,採取發放所有權證和簽訂産權協議書形式,全區39839處小型水利工程明晰産權、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的為38735處,佔97.23%。對涉及公共安全的41處小型水庫和中小河流及堤防100%的明晰了産權。全區確定了建築物的管理範圍,明確各類小型水利設施管理職責與許可權。

  效果怎樣,資金到位並建立一支管護隊伍

  管好小型水利工程設施,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錢的問題,二是人的問題。

  在資金籌措方面,在積極爭取國家、省、市補助經費的基礎上,多渠道籌集管護經費。按照“誰所有、誰負責”的原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經費主要由鎮、村兩級承擔,受益農戶按實際情況承擔部分管護經費。鎮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村管理經費由村自籌解決,區財政部門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行以獎代補,建立穩定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全區小型水利工程年需管護費用3468萬元,目前已全部落實到位。

  在人員隊伍建設方面,結合實際,打造特色管護模式,確立了4種管護模式,即垃圾清運、道路維護、村莊綠化、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等“四位一體”管理模式和圩局管理、一把鍬管理、合作組織管理模式,形成了區、鎮(圩局)、村三級管理網路和分級管理體制。

  通訊員 張暉 邢少佳

  高淳試點小型水利工程産權改革,確保水利設施公益屬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