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培育我們的“國際范”企業

  • 發佈時間:2015-04-14 02:32:1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買天

  近年來,大量“洋貨”農産品的到來,對我國相關農業産業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表面上看是國內、國外農産品在品種、品質、價格等環節上的競爭,深層上看則是一批跨國農業企業在背後作推手。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壯大我們自己的民族企業實力,如何孵化出我們自己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企業,並最終借助他們的力量來提升我國農業産業的整體實力。

  企業一頭連基地連農民、一頭連市場,企業是農業産業化發展中的拓路先鋒,企業的實力就是農産品的競爭力。因此,在推動農業産業化進程中,我們不僅要培育市級、省級、國家級龍頭企業,更要培育國際級的龍頭企業。

  跨國公司由“銷售商”變身“農場主”

  近年來,以歐美為首的大型跨國公司,如世界四大糧商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投資不斷增加。跨國公司的進入,一方面拉動農業投資增加、優化國內農業産業,促使我國農業同國際農業發展接軌;但另一方面也易對我國部分農業産業形成壟斷,對本土企業造成衝擊,這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目前,跨國公司已開始轉變在中國投資的戰略,由原來集中于農産品加工領域、銷售環節,向農業生産、農業投入領域發展。跨國公司對我國農業的投資出現新動向,由‘銷售商’變身‘農場主’,開始涉足農産品上游生産環節。”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身利説。

  “從外資佈局來看,東部地區農業利用外資協議額佔全國很大比重,僅廣東、福建、山東三省農業外商投資協議金額就佔了全國近70%。”中國農業産業發展基金董事長吳文軍説。

  理性看待跨國公司帶來的正負效應

  在與跨國農業公司的競爭中,中國本土企業通過學習和技術革新,縮短了與跨國企業間的差距;跨國公司對中國僱員、供應商、農民等進行技能培訓、職業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勞動力的素質。

  現代農業要想實現突破性進展,借助先進力量或是成熟模式來引導帶動是必要的。台灣知名的飼料與肉類加工企業大成長城公司在東北投資設廠,現為大成東北亞公司,員工達1萬多人,已經逐漸成為亞洲最大的農畜公司,帶動了我國農産品加工的出口創匯。

  “在看到積極意義的同時,我們更要對不利影響保持高度警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説,我國農業領域存在企業弱小和過度競爭等弊端,跨國農業公司進入和企業並購,導致原來的市場結構被打破,容易産生市場壟斷效應。

  在油脂加工行業,我國成規模的大豆加工企業中,外商獨資或參股的企業年加工能力已佔市場份額的80%以上。有專家測算,我國大豆每年進口量應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超過這個量,每增加100萬噸,就會有130萬農民放棄大豆種植。

  抗衡跨國公司還需自身硬

  “今後農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大型跨國公司之間的爭奪。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培養我們自己的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業務開展與創新部經理陳翔説,要把國有資本向涉及國家食品安全、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和領域集中,加強國內農業企業間的聯合重組,組建一批能夠與國外企業相抗衡的大型企業集團。

  北京惠農興業農業産業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德徽説,應加強對農業利用外商投資的戰略研究和規劃制定,使外資引進與國家農業食品發展戰略目標結合起來,充分釋放跨國公司的正面效應,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確定外商投資的開放重點和次序,細化農業領域鼓勵、限制和禁止的産業指導目錄。

  此外,建立外資企業在國內農業市場行為的動態監測機制和安全預警機制,重點監控跨國公司並購國內農業流通加工龍頭企業的動向。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禁止導致收購方産生或強化市場壟斷地位的並購行為;對目前已被跨國公司控制的行業,應從國家戰略利益角度進行行業管制,以確保我國農業産業安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