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是實體經濟的晴雨錶
- 發佈時間:2015-04-14 02:31:27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觀察家
中國在改革氣氛高漲的情況下經濟增速一般都不會高,因為改革必然會犧牲一定的經濟增速,這就會導致實體經濟資金轉移到股市。因此,從形成“改革牛”的這兩點看,改革牛是存在的。
本輪股市的瘋狂仍然在持續。昨日滬深兩市股指高開,滬指高開高走,大漲近百點,站上4100點關口,再創逾7年新高。
股市繁榮一般有兩大因素支撐,一是資金,二是信心,二者缺一不可。對於本輪牛市的動因眾説紛紜,有人認為是“資金牛”,有人認為是“改革牛”,但我們縱觀世界經濟歷史,大牛市一般都出現在經濟繁榮期末期,也就是所謂的“蕭條牛”,最為典型的是美國大蕭條之前的牛市。為什麼在經濟繁榮期的末期容易形成大牛市呢?這是因為,長期的經濟繁榮使得股民能夠懷有向好的心理預期;其次經濟在告別飛速發展之後,實體經濟開始下滑,實體經濟的資金也容易進入股市,在這兩種作用下,牛市則容易出現。
“改革牛”的提法是有道理的,但是背後的理解卻不盡相同。現在的“改革牛”論者,大多認為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仍然認為改革能帶來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從而催生牛市。但是股市是實體經濟晴雨錶的提法已經被多次證偽,實證研究早已表明,牛市與經濟基本面大多是負相關關係,不僅在中國是這樣,在美國也是這樣,比如1964年道瓊斯工業指數是874點,17年後,也即1981年,道指仍然是875點。17年竟然原地踏步。而在這17年間,GDP卻增長了370%;更有意思的是下一個17年,就是1981年至1998年,情況卻來了個大逆轉,GDP增長不足300%,股市增長卻超過10倍。
也就是説,在美國股市也不是實體經濟的晴雨錶。
晴雨錶理論之所有發生錯誤,是因為大資金更傾向於實體經濟,因為實體經濟是有長期穩定回報的,而股市賺錢都是一時的,當實體經濟機會比較多的時候,資本肯定首選實體經濟,因此實體經濟繁榮時一般難出現牛市;而實體經濟衰敗時,企業不擴張,資金才轉投股市,因此實體經濟和股市不可能同時繁榮。
當然,改革帶來的紅利的確能夠催生牛市,首先是股市自身的改革以及資本管制的改革有利於形成牛市,其次改革的時候往往是經濟低速增長的時候,中國在改革氣氛高漲的情況下經濟增速一般都不會高,因為改革必然會犧牲一定的經濟增速速度,這就會導致實體經濟資金轉移到股市。因此,從形成“改革牛”的這兩點看,改革牛是存在的,但是“改革牛”與“蕭條牛”一樣,都不會出現大牛,都是小牛市。
“蕭條牛”也並非中國獨有,美國本輪牛市也是“蕭條牛”,美國經濟最差的時候,股市卻一直上漲,但同樣是“蕭條牛”,中國與美國的情況卻有不同,第一美國有量化寬鬆的資金基礎,而中國卻沒有,其次美國股市上漲是因為部分高科技企業盈利能力較強,比如蘋果,谷歌等,而中國則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因此中國的“蕭條牛”不會像美國那樣轟轟烈烈,而且美股牛市已經進入第6個年頭,但美國散戶參與度一直相當低,而且過去幾個月美股基本處於橫盤整理狀態,甚至可能出現大幅回調,可見美國的“蕭條牛”也已經基本見頂。
當前中國股市的風險已經在積聚,根據不完全統計,股市杠桿融資規模已經超過2萬億,一些股民瘋狂借錢炒股,杠桿倍數超過3倍甚至5倍,一夜暴富的故事經常見諸報端;炒股票和炒期貨一樣,根本不管什麼業績和基本面,變成純粹博傻或賭博。而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教授調查,中國股市的新入市者中大半是沒有上過大學的人,這不禁讓人憂慮中國股市目前所面臨的風險。這樣的故事在美國大蕭條之前也曾上演。1929年股市大崩盤前,約瑟夫·肯尼迪果斷賣光了手中的股票,原因是一個給他擦鞋的男孩也和他討論股票經。他的理由是,如果連擦鞋的人都在買股票,股市一定是要下跌了。
□高連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主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