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閩贛湘三處千年古梯田聯合申報全球重要農業遺産專家提出:提升遺産地價值,讓農民真正受益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5-04-13 15:39: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處古梯田聯手衝刺全球獎

  藏在深山的福建尤溪縣聯合梯田、江西崇義縣上堡梯田、湖南新化縣紫鵲界梯田千餘年來,因為崇山峻嶺免受世間紛擾,也是這崇山峻嶺保祐著此間的百姓安然耕作棲息,歷經一代又一代先人探索、傳承,至今山民們依舊按時令、節氣,在層層疊疊的梯田間有序地開展稻豆間作、稻魚共生、稻鴨共作,以及稻菜、稻藥、稻薯、稻瓜、稻草等的輪作,完整保存著古老的農業生態系統,其多品係的栽培系統,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種病菌的發生,在為一方百姓提供了多種食物維持生計的同時,其不同季節因作物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活化石,因而在2013年5月21日,被國家列為首批19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掛牌保護近兩年來,這三處藏在深山的瑰寶,吸引了紛至遝來的遊者,也喚醒了這一方水土的主人:原來,不起眼的紅米、黑米、黑筍,這麼受城裏人歡迎,而世代居住的木屋、吊腳樓、土屋,甚至水田、用作綠肥的紅萍、入藥的紫雲英也可以成為風景。於是,在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牽頭組織下,2014年這三地分別代表南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而都具有千年曆史的稻作梯田系統,聯手申報2015年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為使得這份寶貴的遺産得以更好地傳承,3月30~31日,三地政府聯手邀請各方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在福建尤溪,為遺産地的進一步發展把脈問診。

  遺産地勞動力論個數

  位於閩中腹地的尤溪縣,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故里。得益於近年京福高速公路的貫通,如今從福州到尤溪直線距離只有150公里,下了高速公路出口不到20分鐘,挂在山間凹裏一層又一層簇開的油菜花,就笑迎賓客了。從吉木村盤旋翻過一座又一座山頭,只見連接梯田和藍天的是竹海和森林,在綠竹叢中、香樟樹下,臥著一座座白墻黑瓦的飛檐古屋,給青蔥的梯田增添了一份厚重、古樸。

  尤溪最高處的梯田海拔900多米。站在聯合鄉東邊村最高處俯瞰,腳下山頭的梯田是接天連地,蓄滿了水的梯田,倒映著青山和藍天或豐腴或苗條,流光溢彩,尚未耕種。古梯田核心區聯合鄉黨委副書記張起景告訴記者:這凹裏有2000多畝,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鞭牛、吃艾果後開始種粳稻,不同的海拔高度,種著的不同稻種。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瑞余説,聯合鄉8個核心村至今還種著72種傳統的稻穀,雖然産量不高,但口味獨特。梯田通過山頂竹林截留、儲存天然降水,再以山間水澗、溪流流入村莊、梯田,形成特有的“竹林—村莊—梯田—水流”的山地農業體系,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左邊高處一片銀杏樹環繞下的古屋是八灶頭村,唐開元29年蔡、陳、顏、江、包、張、詹、鄭八姓從中原遷來到此開墾開發,八姓氏八戶人家蓋起來八座房,形成自然村落,至今綿延周邊山頭的古梯田還有1.1萬畝。

  “由於梯田面積太少,人口倍增,如今田裏的農活完全不夠維持全家的開支,近年青壯年都紛紛外出打工。”聯合鄉黨委書記詹明昭告訴記者:在普查遺産清點勞動力時,村長掰著手指算,各村都是“個位數”,最年少的農民也50多歲了,許多年輕人已不會種田,圖省事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地改種雜交稻了。為此我們把村裏的能人包世生請回來,領頭成立梯田種養合作社,以每畝500斤稻穀的價格流轉了300多畝撂荒梯田,規劃稻田養魚、養田螺、養泥鰍,同時分季節種油菜花、種薰衣草、種蓮花、種紅萍、種紫雲英,四季都有不同的精彩,去年吸引6.5萬城裏人來寫生、攝影、休閒、度假、體驗。今年我們還打算通過院校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等辦法,示範帶動周邊農民一起來耕耘、收穫、傳承。

  農業文化遺産也是不可再生資源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提升遺産地的競爭力,只有提高價值,才能維護當地農民的利益。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思明説,我們總強調石油煤炭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其實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農業文化遺産也具有不可再生性。

  與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的保護相比,農業文化遺産因其活態性而使得保護更為困難。這三個古梯田遺産地核心區域涉及40個村10多萬畝,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存智慧,是我國南方稻作梯田的傑出代表,如何把這千古遺存的稻作文化傳承下去,讓這個活化的文化遺産永福後代?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國項目辦主任、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閔慶文提醒説,應吸取菲律賓古梯田的教訓,現在許多遺産地過分強調了景觀開發,而忽視了遺産地的整體效應。農業文化遺産是一類活態遺産,但同時又是集歷史文化、産業發展、生態保護、科學研究、休閒娛樂等多種價值于一體的農業生産系統,其保護、利用、傳承涉及到多個學科和多個部門,應當建立多方參與機制。保護和開發不是對立的,但保護是根本。因此一定要科學規劃,確定核心的區域與功能,建立生態與文化保護補償機制,注重內涵的保護和功能的提升,通過挖掘農産品、文化産品(包括旅遊)潛在、獨有價值,實現遺産生態與文化的全面提升,讓農民從中真正受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