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一輪穩增長以“減負”為特徵

  • 發佈時間:2015-04-11 07:50:2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國務院決定適當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適當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徵收比例後,僅隔一天,發改委印發《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加大企業債券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支援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投入。再加上此前重大工程項目陸續獲批,為企業降費、減稅……種種跡象表明,中央為當前經濟“量身定做”的穩增長政策工具箱正在打開。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穩增長的方向已定,除投資重大工程項目外,結構性減稅、可見性降費等措施的出臺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以減負為特徵的穩增長大時代。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

  産業

  鼓勵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債券

  雖然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還未公佈,但來自多個國際國內研究機構的預測均表明情況不容樂觀。多位專家認為,穩增長仍然是當前政策的重要著力點。

  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指引》,要求加大債券融資方式對資訊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工程、健康與養老服務、生態環保等七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以及資訊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旅遊休閒消費、教育文體消費和養老健康消費等六大領域消費工程的支援力度。

  《指引》是為加大企業債券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支援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投入。《指引》要求,鼓勵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債券採取“債貸組合”增信方式,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債券品種方案設計,積極擴展債券品種重新。

  文件還要求,發行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債券,將《關於試行全面加強企業債券風險防範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原則上需提供擔保措施的資産負債率要求放寬至75%;主體評級達到AAA的企業,資産負債率要求進一步放寬至80%。

  舉措

  電價改革為工商業減支超800億

  就在《指引》發佈的前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範圍清理規範涉企收費、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依法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徵收比例,“多措並舉減輕企業負擔,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在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發佈的政策組合中,降費、價改、減稅“三箭齊發”,則讓企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策的“溫度”。

  會議確定,集中用半年時間開展專項行動,在全國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涉及行政審批前置、市場監管和準入等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等,扼制“任性”收費,挖掉亂收費的“病根”。

  而在去年,從中央到地方,就確定取消、停徵和減免的收費規定就多達600多項,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而為了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穩定市場預期,會議還決定適當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2分錢,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此次下調電價後,僅工業用戶就可直接降低成本718.74億元,工商業成本累積縮減超800億元。

  會議還決定,自5月1日起,依法適當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徵收比例,減按規定稅額的40%徵收。業內分析,此次鐵礦石資源稅降低力度很大,將為國內鐵礦石企業節省不少現金流,釋放相關企業的生産力。

  工程

  “實施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

  上述舉措被認為是繼4月1日“政策大禮包”後,國務院再次聚焦“穩增長”後的政策組合。觀察人士認為,國務院為當前經濟“量身定做”的穩增長政策工具箱正在打開,而上述政策只是工具箱的“一角”。

  4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盤活和統籌使用沉澱的存量財政資金;確定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措施,培育經濟新動力;決定適當擴大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更好惠民生、助發展。

  除政策外,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大項目也陸續開工。4月初,發改委批復了中核集團“華龍一號”落地項目福清5、6號機組,並正式上報國務院。這是今年以來繼紅沿河後發改委核準的第二個核電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重大水利工程目前已開工的57個項目要加快建設,今年還要再開工27個項目,特別是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目前,各項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水利部部長矯勇透露,從全口徑角度講,去年我國水利建設投資是4880億元左右,今年的投資規模還會進一步增長。其中,水利建設投資重點首先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傾斜,約佔到全部水利投資的45%左右。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之前則表示,將圍繞“七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六大領域消費工程”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充實項目庫,形成“實施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滾動機制。

  ?連線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

  穩增長政策聚焦四大方向

  “所有穩增長政策陸續開工,這是與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特別是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比較多不無關係。”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觀察到,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期出臺的幾項政策都是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圍繞為企業減負的舉措,讓企業切實感受到負擔減輕。

  而提到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張卓元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在這一輪投資中,政府投資的方向更多是重民生、補短板。

  “無論是批復重大項目,還是降費、價改、減稅,這些穩增長政策都是圍繞兩會上提出的‘培育經濟增長雙引擎’。”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指出。

  葉青提出,結構性減稅、可見性降費是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策,而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的儲備型減稅是非常有意義,也是很大膽的,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以減負為特徵的穩增長大時代。

  葉青介紹,傳統的轉移支付或者先徵後退的方式容易造成不公平,現在通過降費減稅的方式,把補貼端口前移,更公平、公正、公開。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陸續發佈,及重大工程項目的開工建設,二季度我國經濟可能産生恢復性的增長。

  不過,在張卓元看來,上述政策措施不一定能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市場需要時間去逐步消化。

  而談及未來穩增長政策方向,張卓元表示:“總體而言,國務院穩增長的工具大體方向就是降費、價改、減稅以及必要的民生投資項目,未來政策可能圍繞這幾個方向進行細化和深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