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農民謀求管理創新 學會“穿皮鞋”種田

  • 發佈時間:2015-04-10 15:09: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南昌4月10日電(記者郭遠明 吳鍾昊 郭強)當下正是中國南方春耕備耕的忙碌時節。在中國最主要的早稻産銷省份之一——江西省的一家農業合作社裏,羅昭明忙著給技術管理員打電話,詢問水田裏的情況,並調度農機設備。

  作為江西吉安市青原區新興糧食産業化合作社的負責人,除了自己承包的3700多畝農田,羅昭明還要種好合作社146名參股農戶超過一萬畝的土地。身著休閒服裝,腳蹬皮鞋的羅昭明説,像他這樣,經營如此大面積土地的農民,已經用不著自己光腳下田,“面朝泥土背朝天”耕作了。他們所要考慮的是如何加強管理來降低生産成本,增加糧食産量。

  育種機、插秧機、拖拉機、烘乾機……在合作社的大院裏,放置著各種各樣的農機設備。羅昭明坦言,以前用大包大攬的管理方式耕耘7年,農機農資沒少投入,但每季水稻畝産始終在800斤徘徊。正當他為産量難以提升而發愁之時,他聽説鄱陽縣有不少經驗豐富的種田管理能手。

  “他們管理專業,每畝單季産量過千斤。”通過實地考察,羅昭明決定引進新的管理方式。今年,他從鄱陽縣聘請16名專業農民組成的管理團隊,每人負責管理300畝水稻。核算成本基礎上,每季畝産達到800斤,確保每人5萬元工資;低於800斤,則從工資中按比例扣除,超産部分管理團隊可獲其中60%的收益。“通過超産獎勵激發管理人員熱情。”他説。

  羅昭明引進的管理模式,正是來自數百公里外的鄱陽縣種糧大戶高彩霞的創新。

  2001年,當高彩霞流轉承包的農田達到1400畝後,他發現,兄弟三家人全上陣也種不完這些田。恰好農業機械正在加快普及,高彩霞嘗試將承包的農田劃分成塊,交由同村農民管理;高彩霞統一提供農資和集中育秧、機耕機收、統防統治、糧食銷售等服務,最終種田收益85%歸管理農戶,15%歸他。

  在這種模式下,一戶農民管理100畝田,年收入可6-8萬元,相當於外出打工收入,如果管理200-300畝,年收入相當於都市白領收入。現在,在這個以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命名的縣城,跟著高彩霞一起種田的農民,基本都蓋了房甚至在城裏買了房、買了車。高彩霞的創新管理模式正被江西省內甚至湖北、安徽等地的種糧大戶和龍頭企業引進和借鑒。

  “會賣比會種更賺錢。”江蘇省宿遷市的種糧大戶于家龍向媒體介紹,他從2014年開始,選擇在江蘇口碑很好的水稻品種,每公斤價格比普通稻穀高出0.5元,每畝多賣300多元。看到自己的稻穀如此暢銷,他又在深加工、小包裝銷售上動起腦筋。他把稻穀全部拉到附近的米廠加工,按照5公斤、10公斤兩種規格進行真空包裝,並註冊了專門商標,5公斤裝售價68元,暢銷上海、蘇州等地。

  這些管理創新正是中國農民在農村土地流轉速度加快,農業産業化經營水準提升背景下的自主探索。

  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目前,中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3.8億畝,佔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8.8%。他説,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穩步推進,要對土地流轉給予相應法律保護,讓農民自己去做選擇,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同時,中國大力推進農業科技應用和農業機械化水準,也為農民用管理來輕鬆種田奠定了物質基礎。農業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6%,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水準超過61%。

  “‘穿皮鞋’種田意味著中國農民的活動範圍不再局限于家裏到地頭的‘兩點一線’,而是遊走于農村、城鎮和市場之間。”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認為,土地經營規模達到百畝以上,農資、設備、技術、資金、市場等各種要素就開始融合集中。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則農民不僅要懂種植技術,還要懂企業管理、市場行銷、公共關係等。

  事實上,一些“洗腳上岸”的農民已經成為了懂技術、懂管理的農業産業“職業經理人”,但這支人數不多的隊伍,還遠不能滿足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尹小健指出,農業生産專業人才的培養步伐需要加快。以往各級政府和社會機構開設了不少農民技能培訓學校,但多是為城市發展培養農民工或培養農民的農業種養技能。“今後的培訓要看到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注意開設農業産業化管理方面的課程,讓想種田的人不僅會種田,而且要通過現代科學管理學會‘穿皮鞋’種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