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創新謀求孤島突圍(微調查)

  • 發佈時間:2015-04-09 04:2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朱少軍  付  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科技創新中,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期待審批更快捷”

  “我們期待審批更快捷,讓創新成果更快服務廣大患者。”北京東方雙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香表示。

  北京東方雙冠科技有限公司發明瞭皮膚圖像診斷儀,顯示的圖片能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表皮層以下資訊,對皮膚病的診斷治療非常有幫助,而且可以實現異地診斷。診斷儀樣機在解放軍空軍總醫院臨床使用幾年了,幫助診斷了1萬多個病例。

  在申請儀器註冊號的時候,遭遇了“煩惱”。由於是首創,沒有相關標準,評審後,專家標準委員會把診斷儀歸到了第三類醫療器械,也就是“植入人體;用於支援、維持生命;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對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可是在遞交國家相關部門審批時,技術審批中心認為該機械應該在二類而不是三類,要求重新走一遍程式進行申報。

  “這個申報過程可能還需要三年左右時間。”李朝香無奈地表示。另外,令人不解的是,審批中心一方面要求繼續補充屬於三類的材料,另一方面又要求重新按二類申報。

  “融資難是個痛點”

  “科技成果轉化中融資難一直是科技企業的痛點。”天津艾賽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衛東向記者坦言。該公司開發的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現在已經在國內首次實現大規模植物細胞培養生産紫杉醇。

  科研企業在與銀行、融資機構洽談時,在風險問題上很難談攏。科研企業都是先搞研發,技術出來之後,盈利還需要一段時間,很多市場企業出於風險考慮,不會輕易投錢,或者就是要給科研方企業增加附加條件,設置一個盈利目標,完不成將承擔很大責任。這種目標對於初創科研企業來説,接受難度比較大,因此雙方合作的分歧就非常大。

  對技術的評估差別也很大。科研方認為自己的技術很值錢,但是金融機構認為很一般,而且不清楚未來是否能夠盈利,因此雙方也就“彼此不感冒”。尤其是一些國有股份佔主導的投資機構,條件更苛刻,談判不靈活,每一個流程都需要向國資委申報,延長了週期、也讓合作變得更加不順暢。

  “簡政放權很見效”

  “價值1500萬元的技術成果,轉化後我們至少可以拿到90%的收益!”武漢工程大學節能材料與膜技術研究所所長徐慢教授高興地説。

  原來,徐慢所在的科研團隊研發出碳化矽陶瓷膜新材料,能讓過濾網在高腐蝕性、易沉積等環境下仍能有效過濾掉有害物質。目前,團隊已與深圳一家公司達成合作,該項技術的評估價為1500萬元,按照與校方達成的90%收益率,他的團隊將獲得1350萬元收益。徐慢已和團隊成員協商好,將這筆錢折算成股權,計入新的公司中,既當科研人員又當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以前放假要麼寫寫文章,申報點課題,搞點職稱評審方面的事,大概就這些。成果轉化這一塊考慮得很少。”徐慢説。

  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2014年,湖北率先推出十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措施,取消成果轉化中所有行政審批程式,研發團隊可獲70%—99%的轉化收益。“簡政放權很見效,我們叫它‘黃金十條’。”徐慢説。

  (相關報道見第十六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9日01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