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牢牢把握“五位一體”總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4-09 02:30: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評論員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幾千年前的《詩經》中首次出現“小康”一詞,就寄託了華夏兒女在辛勞中對幸福安康生活的嚮往;及至《禮記·禮運》中的“小康”,更表達了往聖先賢對建設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樂社會的夢想。而今,“小康”——這片中國人千年夙願中的幸福家園,正在按照既有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一步步朝我們走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這意味著,再過五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征程上的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小安康樂”的願景即將全面成為現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倒計時,但越是最後衝刺的時刻,越需要明晰目標、明確方向。“沒有文化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沒有良好生態環境就沒有真正小康”……針對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要求。從十六大提出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到十七大強調加強社會建設,再到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形成一個涵蓋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五位一體”的總目標。

  經濟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基礎和內容之一,但不是全部目標。在物質生活小康的同時,人民還應享有藍天、綠水、青山和潔凈的空氣,身體健康,文化多彩;享有民主、公平和法治,有和諧的社會氛圍和夢想成真的機會。沒有做到這些,就不能説實現了奮鬥目標,就不能説是完整的小康、全面的小康和充滿溫情的幸福小康。這如同人的手掌,缺少了哪一根手指,都攥不成有力的拳頭、揮不出凜厲的力量;又如同拉著小康夢想的五匹駿馬,一路奮蹄向前,倘若哪一匹馬跑得慢了,都會使馬車減速、跑不穩、跑不好。

  我們要建成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社會。“治國之實,本于財用”。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

  我們要建成的小康社會,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社會。“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只有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造就人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我們要建成的小康社會,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社會。“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其蘊含的精神價值是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力量源泉,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我們要建成的小康社會,是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的社會。“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

  我們要建成的小康社會,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社會。“萬物並生,天人合一”。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解決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這五方面的目標要求,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五位一體總佈局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離開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全面小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但生態建設欠賬太多、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等問題增多,已成為嚴重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億萬人民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後,不僅對物質生活水準和品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享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擁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

  一條新的時代之路已經鋪就,一部新的歷史篇章正在譜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時期,前行在民族復興的現代化征程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五大建設如同絢麗的彩筆,必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涂上溫暖祥和的底色,為包括億萬農民在內的全體人民描繪出更加美麗的未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