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西小微企業缺錢多靠個人借款 民間借貸空間大

  • 發佈時間:2015-04-08 18:4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山西省調查顯示: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超過半數靠個人借款。《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落實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才能真正盤活民營經濟。

  央廣網財經4月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公佈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山西省小微企業在有融資需求時有超過半數是向個人借款,其次才是從銀行貸款。

  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四季度山西省近七成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沒有融資需求,比三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從有融資需求並獲得所需融資的調查企業來源看,有55%的企業是向個人借款,而只有41%的企業是從銀行貸款,其餘的小部分小微企業是從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同時,調查顯示,小微企業中從銀行貸款的比例在上升,向個人借款的比例在下降。

  一位中小企業局負責人表示,山西小微企業負責人大多是農民出身,對許多現代金融制度並不熟悉,缺錢了首先想到的是向親戚朋友借錢。“政府應該持續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覆蓋率,為搭建小微企業融資平臺,創造方便的金融服務環境。”

  向親戚朋友借錢辦企業,也就是民間借貸,裏面透露出的問題很多。光明網發表的文章説,民間金融是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的所有金融行為以及金融主體的總稱,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金供需的矛盾也在日益的突出,民間金融市場更趨於活躍,呈現出主體全民化、取息暴力化、規模擴張化等等特徵。目前我國民間金融資金的總額高達數萬億元,但是卻沒有專門的機構對其進行監管,而且規範我國民間金融活動的法律規定也相對分散,禁止性的規範居多,難以發揮理想的規範作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就此評論。

  經濟之聲: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創新、吸納就業、促進消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民間借貸往往約定了較高的利率,同時也有很高的風險,因無法及時兌付本金或利息的違約情況時有發生。為什麼小微企業會多數選擇民間借貸,銀行排在第二位?

  袁鋼明:那是銀行貸款太難了,我們説的民間借貸,再有那麼多缺點,但是人家能夠貸到。銀行貸款再好,你貸不到錢的話,也是不好。所以我們説民間借貸這不好,那不好,但是你沒有説到它貸款比正式的銀行要容易,門檻低,這一點是它最大的優越性。

  經濟之聲:民間借貸有它的優勢,能夠解燃眉之急,那在銀行之外迴圈的這種民間借貸的資金對於銀行資金體系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袁鋼明:現在總的來説還不存在民間借貸對正規的銀行形成競爭,因為民間借貸在縫隙裏生存,它最多是互補,或者我們説是很多小微企業它到正規銀行貸不到,它只好到民間借貸去靠很不利的條件,很小的空間貸款,所以不存在對正規銀行的衝擊。

  經濟之聲:從山西調查總隊公佈最新調查數據看,山西小微企業負責人大多是農民出身,這也是中西部多數小微企業的寫照。現在土地流轉、承包經營權抵押,能不能部分解決農村小微企業貸款難這個現狀?

  袁鋼明:只能解決一點點,因為我們説抵押貸款,它不能完全解決借貸者的全部資産信用問題,因為貸款者他畢竟不希望最後出現毀約或者各種各樣的問題,用它的抵押資産來變現,而且現在小微企業抵押資産很難變現,變現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困難,比如説折價等等,所以不能靠一些現在我們所説的抵押資産就能解決貸款難的問題了。

  經濟之聲:小微企業具有特殊的經濟地位和社會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小企業發展。而融資困難也是制約小企業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多數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實行了“小企業優先原則”。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都關注到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難點在於小微企業本身抗市場風險能力弱,而且多數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不透明,社會誠信體系不完善。小微企業本身的這些弱點又該如何克服?

  袁鋼明:小微企業這些缺點非一日之功就能解決的事情,所以我們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盡可能提高小微企業的資質,融資的機構也盡可能要滿足小微企業的一些需求,解決自己融資方面門檻高,或者説困難多的問題。我們現在關鍵要看到小微企業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如何解決融資的問題,我們前面提到民間借貸,如果民間借貸能夠發展成為一種規範的金融機構,那麼就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經濟之聲:從您了解的到情況看,這些問題目前有沒有一些改善的跡象?

  袁鋼明:現在看不出來,包括把民間借貸推入到另外一個領域去了,説它亂、不規範、風險大等等,但是民間借貸在國際上很多國家仍然有存在的空間,即使正規的金融監管很嚴格,民間借貸仍然起到它的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夠起到一些正規金融機構起不到作用,比如説民間借貸有很多靈活的做法,但是反過來有一些風險,如何讓它解決一些問題,同時縮小風險,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經濟之聲:把民間借貸的風險監控和管理納入到整個國家的金融秩序的發展的過程當中來,您覺得這樣一種倡議的這個可能性有多大?

  袁鋼明:是可以做到的,其實如果民間借貸出現了巨大的風險,國家是要追究,絕不放鬆的,這也是對民間借貸最後底線的控制,但是我們在事前或者是過程中還沒有找到很合理的辦法,又害怕它過活、過亂,過於沒有界線,所以造成了我們找不到既活,又不危險的這樣一個界線,這是一個最大的難題。

  經濟之聲:最近幾年,各省各地區都有小額貸款協會、小微企業創業風險基金,還有小微企業援助中心這樣的組織,這樣的單位目前還是採用傳統的線上、線下貸款的模式,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結合線上、線下的新興貸款的模式,有分析認為這會成為整個時代發展的趨勢,那麼這樣的發展有沒有可能會改變民間借貸和銀行借貸的現狀和模式?

  袁鋼明:很難改變,因為線上有一些辦法方便靈活、資訊便捷,但是它也很難解決規模大、週期長的一些貸款,因為它需要向正規金融機構做一些很細緻的調查,這也不屬於P2P,線上貸款和P2P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做法,所以你想用不同的做法替代另外一種做法很難做到。我們知道對P2P採取一些的寬容的發展模式,但是它確實是很難替代民間借貸做線下的、深入調查、面對面的一些貸款方式。

  經濟之聲:在您看來,怎樣才能夠落實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更好的,真正的盤活我們的民營經濟?

  袁鋼明:我覺得兩個方面,第一,繼續鼓勵民間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支援;第二,政府要出資建立政府面向小微企業的民間金融機構,比如説像對大企業大項目的政策性銀行,成立面對小微企業政策性銀行,這樣讓政府承擔起這個風險,還有責任,由政府解決小微企業的貸款要比民間解決有另外一種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