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精神上重生因應網際網路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4-08 01:00: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葉雷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類過去200 年的經濟史,實質上就是商業演化的歷史。商業演化不僅為我們創造了物質形態的新産品、新技術,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觀念。商業演化的歷史又由企業和企業家的焦慮來創造,要想不焦慮,或者徹底完蛋退出江湖,或者主動進取緊緊擁抱“風口”。在網際網路轉型、網際網路化與“網際網路+”交織之下,企業和企業家想不焦慮好像都沒有辦法。

  焦慮點在“網際網路+”

  爆炸式膨脹、病毒式擴散、顛覆、跨界打劫,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下,傳統企業不僅焦慮,甚至有點恐慌,紛紛尋求“轉型”。在盧彥所著《網際網路思維2.0: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中,超級大佬也患上焦慮症:海爾的張瑞敏説“自殺重生、他殺淘汰”,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擔憂“下一個倒臺的就是萬科”,騰訊的馬化騰“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阿里巴巴的馬雲稱“現在是阿裏最危險的時刻”,百度的李彥宏擔心“百度有沒有應對目前不確定性環境的機制”,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坦言“我們壓力很大”……

  完全的不確定性,只會恐慌;只有確定性之下的不確定性,才會導致焦慮。我們越來越依賴於網際網路,我們正置身網路革命中,但究竟什麼是網際網路的本質,什麼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思維,正是導致焦慮的不確定性。從産品創新、技術迭代、傳播模式、人才結構、資本募集乃至組織體系,網際網路的衝擊,是根本性的、觀念性的以及系統性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出現了新名詞“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共性和基礎,必須要用資訊化的手段和網際網路思維再造你的企業,是確定的,但加什麼、怎麼加、誰來加,則充滿了想像空間。但至少我們可以確定,“網際網路+”是雙向的,網際網路企業也必須想辦法加,而不僅僅是單向的傳統企業加上網際網路。

  從“網際網路化”著手

  既然網際網路是共性和基礎,首當其衝的就是傳統企業必須著手加上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思維2.0》中,先是解開商業問題的本質,“任何時代商業的本質都是滿足人性的貪、嗔、癡”;接著剖析企業的元素,“一個是人,一個是事”,任何企業的轉型,無外乎就是人的轉型和事的轉型。無論網際網路如何進步,但網際網路的基礎本質仍是資訊的載體,進步的過程,實質上是資訊公用化的過程,而且是實時的公用化。於是,網際網路帶來的本質變化,就是資訊逐漸由不對稱變為對稱,自然也就提升了商業上所有的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所謂網際網路化,就是對傳統商業流程中所有資訊不對稱環節的替換、優化與重構,或者乾脆創造新的商業價值鏈。

  在盧彥看來,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化,包括從戰略規劃到品牌建設、從組織變革到文化重塑、從産品研發到行銷推廣的所有方面,有“取勢、明道、優術”三個層面、“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産品模式、行銷模式”四個維度。“優術”階段主要是産品模式與行銷模式,本質上是把網際網路當工具使,如O2O、C2B、社會化行銷等,在更精準地發現用戶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並超越用戶需求的同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案是“線上、互動、聯網”三部曲。“明道”階段,就是要利用網際網路精神來改造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和産業的上下游價值鏈,企業平臺化、組織扁平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全程參與倒逼管理升級,最終為企業全面導入“平等、開放、協作、分享”的網際網路基因。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的最高階段就是“取勢”,整合內外資源用網際網路的玩法開闢新的商業模式。

  取向不是唯一

  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説:“在一個處於成長狀態的環境中,多數成員被訓練成少數成員的機械的追隨者。”目前,我們看到的成功,主要是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成功,於是所謂的“網際網路轉型”,幾乎都指向轉型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實際上,企業“網際網路化”後,“網際網路+”後,根本就沒有了傳統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的區別,所以刻意追求成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是一個理性的取向。湯因比還提醒我們:“對一次挑戰做出了成功應戰的創造性的少數人,必須經歷一種精神上的重生,才能使自己有資格應對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戰”。可見,網際網路轉型本質上是“精神上的重生”,而不是簡單的“軀體”再造。

  網際網路確實會改變很多事情,但它不是一個奇跡,不是萬能的。“網際網路+”絕不是一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就能完全撬動的,如果傳統企業非要“蚍蜉撼大樹”,結局的可能之一就是,步子邁太大而摔死、信心不堅定而嚇死、目標不靠譜而找死、方法太單一而拼死、方法沒用對而怨死、老思想作怪而病死、內部不統一而耗死、用人不得當而誤死、團隊搞不定而拖死、體系不完善而壞死。

  網際網路的不斷進化逐漸讓資訊不對稱消失,也逐漸讓産銷合一成為現實,更逐漸讓邊際成本趨近於零。因此,只有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才能競爭用戶的認知資源;只有堅持科學理性的定位,才能保證用戶體驗的合理邊界與可持續性。無論是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傳統補缺,都需要認清“網際網路+”的本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但要不掉下來摔死,還要有翅膀,還要離地面近一點。科技界的預言家凱文·凱利説過,“即將消滅你的那個人,迄今還沒有出現在你的敵人名單上”。焦慮之下,不可不為,也不可盲為,否則一不小心,就真的“死了還不知道怎麼死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