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莫讓“股民”賭性大發

  • 發佈時間:2015-04-08 00:31:4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三季度以來,管理層刺激資本市場的政策可謂頻繁。隨著各項政策刺激及多種信號的影響下,中國股票市場出現了大幅度上漲的局面,而從其本身變化來看,這種上漲更大程度上具有一個外力影響的軌跡。在機構渲染股權暴富、新股首日44%上漲之後秒停、泡沫股大漲的背景下,股民變的異常賭性十足,但這種危險的累積或將衝擊整個經濟體系。

  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在2001年稱中國股市很像一個賭場。13年後的2014年底,其再次擔心指出,受某些輿論的渲染,以及在所謂“牛市”的感染下,可能會形成一種羊群效應,吸引更多的散戶參與進去,但最終“不能避免過去我們中國股市存在的大起大落的狀態”,並造成更多的悲劇。

  從目前股市運作的情況來看,筆者觀察到,資本市場賭性特徵更加明顯,而且其體量更大。不僅包括中小投資者,甚至從一些上市公司、基金、證券機構的軌跡路徑也能觀察到這樣的傾向,因此可能帶來的市場傷害也更為嚴重。

  近期,股票市場圍繞各種概念出現不分質地,數百倍市盈率甚至虧損類股票的連升,而在市場機制缺陷的背景下,一些股票上市就是遠離發行價的44%的秒停、板停與連停,更有業績平平,但“賭性發威”的上市公司參與到這場所謂的“杠桿牛”中的豪賭之中,持倉機構的內外勾結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對此,筆者觀察認為,到目前為止A股市場仍由於缺少退市機制的嚴格執行,一些本應退市或股價跌至分值的公司,卻在各種概念、重組、定增改名等設局中一飛沖天。比如我們看到目前A股市場中一些業績虧損、凈資産為負且連續多年不分紅,經營業績依然慘澹的公司,在相關上市公司拿出概念定增,機構設局的概念後,股價“賭性”大發,連續奔向歷史高點而去。

  目前,深滬股票市場的日成交量雖然突破萬億,但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加杠桿”的功勞,即一些機構與個人不斷的進行杠桿式的炒作相關股票。如果股民跟隨入場,不分質地的進行大範圍的股價推升,實際上很容易進入杠桿局的賭盤中,最終的結局是兩敗俱傷:一個是投資虧損,另一個是操縱股價、內幕交易違法沒收處罰。實際上,現在仍然有許多投資者更加相信資金市,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與回報重視極差,這種賭博式的投資股票市場,最終的結局往往帶來較大的市場傷害。

  研究中國股票市場監管路線,時松時緊的特徵較為明顯,這也是造成股票市場某個階段賭性起伏的關鍵因素之一。筆者認為,監管路線必須明確且始終堅持,因為股市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就在於資訊不對稱,所以監管機關最主要的責任,就是要改善一般投資者資訊弱勢這種狀態。縱觀世界各國,在股市監管上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執行一個非常嚴格的資訊披露制度,來防止利用一般投資者的資訊弱勢來不正當的發財致富,甚至用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辦法來損害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對於違法違規的機構與上市公司行為,監管部門需要的是及時果斷的進行嚴厲打擊,使之付出高昂的代價。監管層應對內幕交易、股價操縱、欺詐發行(包括定增)等實施嚴密與及時的動態監管或法律處罰。目前,大數據的運用已為其提供了平臺,監管層完全可以以此來保護投資者利益,提高市場透明度,致使股票市場健康、穩健理性的發展。

  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了較多的暴漲暴跌起伏,它傷害的不僅僅是股民,甚至是對經濟體系的衝擊。目前,信用卡消費的主力80後、90後投資者不斷的加入資本市場,其賭性心理相對更強。那麼,如何強化機構與上市公司及時監管?如何創造一個公平的股票交易機制?都是監管層急需考慮的。監管層需要對監管路線有更深的思考與改進,不是一味的刺激,而應是理性引導。

  目前創業板市盈率已接近100倍,主機板新股不分質地的亂炒、定增內幕交易等違規這些風險已暴露無遺。股民作為市場交易者,實際上面臨一個較大的品種風險危機,如何在刺激股市的政策背景中,防止“股民”變“賭民”的大面積出現,可以説是中國資本市場當前最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