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減少一分耕地不閒置一寸土地

  • 發佈時間:2015-04-07 11:30: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峰

  在安徽農墾龍亢農場,因為實施土地集約利用發展現代農業、盤活建設用地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墾地合作共建經濟開發區,不僅讓農場職工多包地多種糧並住上了新樓房,而且還帶動周邊農村合建産業園區,以産業化帶動城鎮化,讓大批農民實現就近就業。

  農場職工魏群是土地高效利用的受益者,分享到了土地生“金”的紅利。2014年,魏群通過土地流轉,承包耕地180畝進行“麥稻輪作”高産種植,小麥、水稻平均畝産分別為510公斤和700公斤,當年就將42萬元的純利潤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耕地向大戶集中,提高種田效益

  農業是農場的主業,是立墾之本。近年來,龍亢農場先後投入近3億元,加強農田基建,全場耕地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土肥沃、渠硬化和灌排配套的現代標準化農田格局。

  農場常年種植大宗農作物的耕地約3萬畝,而職工有1585人,每人平均耕地不足20畝。如何解決人多地少、土地産出率低的難題,農場開展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圍繞土地做文章。

  農場把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作為主攻方向,通過土地流轉,大力培育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增加職工收益,帶動周邊農民種糧效益。

  他們逐步收回退休人員、管理人員和種田水準低下的職工土地,將這些農田集中連片,按照適度規模經營的原則,以200-300畝為單位面向種田能手進行公開招標租賃,並把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農工向二三産業轉移。

  目前,農場單一從事農業種植的職工僅有420人,擁有200畝以上耕地的種田大戶65戶。由於土地實現了規模經營,加速了農場農業生産的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資訊化和産業化。2014年,全場3萬畝小麥平均單産穩定在580公斤,其中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單産達648公斤。

  農場鼓勵職工發展高效農業,引導職工把“身份田”建成“高效田”。除了確保糧田面積外,還因地制宜發展果蔬等産業。目前,農場已經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23個,形成了以大棚西瓜規模種植為主的高效農業群。

  煙袋湖種植合作社發展大棚西瓜産業,實行土地集約連片種植。該合作社雖然面積不到全場農作物種植面積的13%,而産值收益佔比達到了43%,種植西瓜的職工每畝增加收入近9000元。

  盤活建設用地,實現安居又樂業

  龍亢農場城鎮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萬人,已成為當地9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農副産品、農業生産資料集散地和經濟、文化、資訊中心。在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上,他們以産業化帶動城鎮化,提高商業土地市場利用率。

  近年來,農場實施城鎮滾動發展計劃,在盤活城鎮存量建設用地資源的同時,還利用土地指標內部置換的辦法,推動城鎮新區開發建設。

  按照市場化操作,農場成立了安徽龍亢房地産開發公司,通過招拍挂方式,盤活城鎮土地194.5畝,相繼建成了龍亢農貿大市場、玫瑰苑小區、通和·碧水灣小區等項目,建成住宅、商鋪2800多套,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拉動社會投資2.5億元,在改善農場職工居住條件的同時,還解決了1萬多個農民進鎮生活、創業的問題,在高效利用土地上,實現了“産城融合”發展。

  龍亢房地産開發公司總經理朱新權説:“公司將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契機,除了改善農場職工居住條件外,還要逐步讓周邊農民都能進鎮上樓居住,讓他們在‘安居’的同時更能‘樂業’。”

  創業園釋放土地活力,用地指標還需支援

  在創業園區發展基礎上,龍亢農場與周邊懷遠縣聯手以建設“産城一體化”的産業新區和打造懷遠縣域經濟的西部“增長極”為目標,共同建設龍亢經濟開發區,以農場國有土地上的創業園為基礎投資建設,按照産城一體、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宜居宜業的要求,力爭建成産業特色鮮明、有較強競爭力的産業集聚區,開發開放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以及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城區。

  目前,創業園入駐企業23家,引進項目18個,涉及食品加工、糧食倉儲、生態養殖等行業,吸引周邊農民5400余人就業。

  在探索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的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農場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高標準基本農田路、渠、涵、閘、橋、站尚未完全配套,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建設用地指標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型城鎮化的進程。為此,農場呼籲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農場土地治理、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的投資強度,加強對農場城鎮建設用地的調研,科學有效下撥建設用地指標,緩解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壓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