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為世界“雙遺産”蜀道得闖幾道關?

  • 發佈時間:2015-04-07 06:32:05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蜀道正式進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預備名單

  □本報記者 熊筱偉

  “蜀道何時能成為中國第5個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這是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的一個話題。“蜀道申遺”牽頭單位、四川省住建廳透露,力爭2017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提交申報文本。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申遺”這條道路上,蜀道究竟要邁過幾道關?

  A

  緣起

  權威建議:申報雙遺産更能體現蜀道價值

  兩年前,蜀道一直局限于文化線路遺産申報——直到兩位專家的到來。

  2013年11月,國際生物學界權威、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工作組原外方主席約翰·馬敬能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生物科學聯盟中國國家委員會原主席汪松先生到蜀道考察。當地修築于懸崖絕壁間的棧道、道邊林立的古柏、繁衍棲息的珍禽異獸……這一切都強烈吸引著兩位生物學泰斗。“蜀道翻越了崇山峻嶺,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馬敬能和汪松兩位專家鄭重建議,蜀道完全符合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標準,申報雙遺産更能體現其價值。

  他們的觀點,為蜀道申遺提供了新思路。2014年5月,我省正式啟動蜀道申報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工作——若申遺成功,我省將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峨眉山—樂山大佛以及蜀道的世界雙遺産省份,世界遺産數量也將躍居全國首位。

  申報雙遺産,反倒更“省時”。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締約國每年最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2個申遺項目,其中1個必須是自然遺産或者雙遺産。目前國內“排隊”申報文化遺産項目達45個;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門檻”頗高,“排隊”項目相對較少。

  B

  第一關:提交預備清單並已順利進入預備名單

  蜀道申遺的第一關,是提交預備清單。

  什麼是預備清單?參編專家之一、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風景師羅暉介紹,預備清單包括申遺項目範圍、名稱等內容。但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對蜀道價值的初步認定,提出滿足世界遺産的標準。

  羅暉介紹,世界遺産共有10項標準(自然遺産4項、文化遺産6項),申報項目若被聯合國審定滿足至少其中一項,就可申報成為世界遺産。而要入選雙遺産,則需滿足自然、文化遺産標準各一項。

  蜀道究竟符合哪些標準?省住建廳為此安排專項資金,組織專家組和有關科研院所迅速開展現場踏勘、資料收集等工作,走遍省內28個區縣,同時經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數十位專家反覆研討,提出蜀道符合古代中國兩河文明交流融合的傑出範例、中國中部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帶與瀕危物種棲息地等6條標準。

  歷時近半年,蜀道申遺的預備清單得以完成。近日,該清單已經住建部初審,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備案,蜀道由此進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預備名單。申遺第一關,順利通過。

  第二關:資源調查與價值評價預計年內完成文本

  預備清單送交後,就是編制、遞交世界遺産申報文本。

  申報文本是摸清蜀道範圍內各項資源家底,評估其與世界遺産標準的符合性,以便聯合國專家“按圖索驥”進行評審。“我們提出蜀道符合6條世界遺産標準,現在要找充足佐證。”羅暉説。

  這項工作,艱辛卻充滿驚喜。

  3月9日,蜀道範圍內的荔枝道,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等近20名考古及歷史學家,奮力撥開雜亂荊棘,突見一幅刻在巨石上的銘文。專家們識讀後發現,這篇刻于西元1109年的《紫雲坪植茗靈園記》,記載著宋代王氏兄弟到萬源種茶的故事。它由此成為國內發現最早記述種茶的摩崖石刻,為蜀道曾經作為出川通道提供了重要物證。皇柏林、白衣古鎮……通過摸底,蜀道自然、文化資源不斷得以發掘。

  省住建廳負責人介紹,該工作已分為文化遺産資源與價值評價專題,生物多樣性調查與價值評價專題,野生動物、植物名錄專題,景觀資源與價值評價專題4項同步推進,預計2015年內可完成申報文本。

  第三關:環境綜合整治和保護並從制度上支援

  完成申報文本,還需3個附件:蜀道總體保護規劃、環境綜合整治大綱、保護管理辦法。這背後關注的,則是如何還原並保護蜀道真實性、完整性。

  由於歷史原因,蜀道保護一度未得到應有重視。在某旅遊熱門地段,一條倣古小徑嫋嫋繞繞地延伸向前,而真正的蜀道卻湮沒在半人高的荒草中,沒有任何標識。“蜀道上的石板,常常被當地農民拿去修了豬圈。”羅暉表示。

  綜合整治,就是要還原蜀道本來的模樣。和景致不符的瓷磚墻壁,拆除;被挪作他用的蜀道石板,追回;破損坍塌的古跡,恢復遺址……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各市州可“自行其是”,而要按環境綜合整治大綱的統一標準進行,以免恢復不當、破壞資源。而制定總體保護規劃、保護管理辦法,將從制度上給予保護。3個附件也將於2015年完成,隨後將以此為指導開展各地綜合整治、保護工作。

  “準備工作足夠紮實了,才會提出正式申請。”上述負責人表示,計劃2017年完成各項工作,正式遞交申報文本並接受聯合國專家現場評估,預計將在2018年提交世界遺産委員會審定。

  蜀道申遺“名片”

  ●遺産地名稱:

  蜀道

  ●申報類型:

  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

  ●所在地:

  提名地涉及四川省的6市22縣(市、區),包括廣元市昭化區,朝天區,利州區、劍閣縣,青川縣,旺蒼縣;巴中市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巴州區、恩陽區;綿陽市梓潼縣、遊仙區、三台縣、江油市、平武縣;德陽市羅江縣、廣漢市、綿竹市;南充市閬中市;達州市萬源市、宣漢縣。

  ●面積:

  核心區面積3827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3140平方公里。

  ●突出普遍價值的闡述:

  提名地處在四川盆地北部和大巴山脈及其南麓盆緣地帶。大巴山脈既是古代中國的中原地區與蜀地交通的天然屏障,也是地貌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的複合地帶。提名地覆蓋國家級、省級保護地19個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個,既是世界自然基金會 “全球200生態區域”之一,以及中國優先保護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的秦嶺山地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的秦(嶺)巴(大巴山)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蜀道文化遺存的主要分佈區。

  ●文化遺産包含:

  古棧道遺存:保存基本完好的5段,合計4公里;以石板路為主的古路段24段;古橋梁21座;古關隘8處。

  翠雲廊─皇柏林遺存:保存完好的驛道古柏 (100年以上)11750株,延綿200公里。其中:秦代至唐代古柏505株、宋代至元代古柏4984株、明代至清代古柏6261株。

  保存完好的唐代為主的大型摩崖石刻與石窟群18處,大型寺廟14處。

  保存完好的三國時期至清代大型古建築群(書院、祠堂、村落等)13處。

  保存基本完好的明代至清代為主的古鎮與古城5處。

  以上遺存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村5處。

  ●自然遺産包含:

  中國北亞熱帶物種最豐富的地帶和一大批極危、瀕危、易危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包括高等植物3000余種,脊椎動物超過462種。已知的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有珙桐等6種,Ⅱ級保護植物有台灣水青岡等11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大熊貓、川金絲猴、豹、雲豹、羚牛、綠尾虹雉等13種,Ⅱ級保護動物有小熊貓、大鯢等59種。

  全球水青岡屬的分佈中心。作為北半球落葉闊葉林的重要建群種,全球水青岡屬有11種,提名地有5種,擁有全球唯一的、同時也是面積最大的水青岡屬原始森林。

  罕見的自然美地帶。峰叢、洼地、石林、峽谷和溶洞的巨型石盾群、溶柱群、白鐘乳石簾奇觀等喀斯特地貌多樣性與生態類型多樣性、孑遺種巴山水青岡紅葉森林的複合景觀。

  我省世界遺産家底

  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産

  黃龍:世界自然遺産

  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産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