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減稅,做強養老第三支柱(政策解讀·聚焦)

  • 發佈時間:2015-04-07 03:5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曲哲涵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年內將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稅延養老險”與普通商業養老保險有何不同?稅延政策如何利好普通百姓?保險業能從中受益幾何?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稅惠政策將覆蓋養老保險體系三大領域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居民投保該險種時,所繳納保險費允許稅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稅,領取養老金時再繳納。

  中國的養老保險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兜底”的基礎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商業保險。“目前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費佔比達90%,第二、第三支柱保費佔比合計10%。第一支柱的繳費率已達28%,遠超10%的國際水準,但平均替代率(退休金/退休前工資)則從77%持續下滑到45%左右。因此,加大第二、第三支柱的保障貢獻是大勢所趨。”華泰證券研究所金融首席分析師羅毅説。

  “減稅養老”,也是目前國際上採用較多的養老體系稅收優惠模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年內將推出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這意味著稅收優惠將全面覆蓋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三大領域。

  先投保後繳稅,哪部分人最受惠

  “個稅遞延險”在海外的典型計劃,是美國著名的“個人退休賬戶”(IRAS),即個人自願投資性退休賬戶。人們在退休前,定期投資一部分錢進入該賬戶,退休後便能從中獲取養老金。1974年設立這一賬戶的初衷,是為那些沒有辦法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的人提供養老保障,該賬戶具有稅收遞延和資産轉存功能。截至2013年6月末,將近38%的美國家庭擁有IRAS賬戶,該賬戶資産高達6.5萬億美元,佔美國退休資産的28%,成為居民養老的重要資金來源。

  業內人士測算,1%的稅率變化會引起養老金21%的反向變化,即每人少收1元稅費,就可以建立20元的養老保險。稅收政策對整個社會做大養老保險“蛋糕”的杠桿作用十分明顯。現階段在我國,有多少人願意減少當期現金收入,去建立稅延商業養老賬戶呢?

  “這要看稅收抵免是否足以激勵投保。”太平洋資産管理有限公司陳紅霞説,需要強化自我保障的人群以工薪階層為主,按照現行個稅條例進行測算,對工薪階層的“稅優敏感”得出如下推測:稅前月收入4269元以下的人群不需要納稅,不受稅延政策影響;稅前月收入4269—6098元的人群,適用稅率為3%,投保後每月初始費用扣費率大於3%,可能無法刺激投保意願;稅前收入6098—9756元的人群,超額累計最高檔稅率為10%,這部分人群有現金流比較緊張的特徵,考慮到初始扣費,投保意願可能不強;稅前月收入9756元以上的人群,超額累進稅率最高20%以上,投保節稅效果明顯,是對稅延養老政策最敏感的人群。

  財政部數據顯示,個稅稅率2011年9月調整後,工薪階層的納稅人數由8400萬人減至2400萬人。“假設2400萬人中10%屬於稅延試點的稅優敏感人群,那麼將有240萬人從中受益。現階段稅延政策最大的看點,是為保險業提供了中高端人群切入點。”陳紅霞説。

  壽險業能否迎來“精彩一躍”

  “假設個人月繳500元、稅率為20%,按上海市目前居民收入情況測算,該政策在上海市推行第一年,就可以貢獻保費29億元。按上海佔全國壽險市場份額反推,全國可以增加保費超過600億元。”羅毅説,個稅遞延政策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稅收減少的壓力並不明顯,因此可以判斷個稅遞延政策在上海等地先行試點後,將較快地向全國推廣,從而推動壽險業迎來新一輪高增長。

  稅延政策將不僅助推保險業做大規模,也將推動行業優化保費結構。

  與海外保障型險種佔主流的情形不同,近年來,我國分紅險一家獨大,佔據了壽險市場70%—80%的份額,傳統保障型險種維持在10%左右。“稅延政策將改變目前壽險理財型産品佔比偏大、期限偏短、保障型險種偏少的市場狀況,強化風險保障功能,推動保險業回歸保障本質;另一方面,個稅遞延險的期限長,持續繳費率高,保障了保險公司的續期保費收入水準。此外,這一險種具有期限長、成本約束硬、資金累計效應強等特點,不僅有利於保險公司優化資産配置,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7日02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