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文明祭掃成為清明節的“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4-05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眾所週知,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符號標誌。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寄託,具有廣泛、深刻的社會影響力。它承載著神州華夏千年的厚重歷史,記錄著中華民族共祖同宗的文明資訊,寄託著古往今來中國人的理性情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對大自然的感恩、敬畏,對家庭團圓與社會和諧的期望,無不蘊含於此。清明節不僅是東方國度人們祭奠、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血脈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因此,清明節一直以來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仍受到炎黃子孫的高度重視。

  可以説,清明節是中華民族一個傑出的文化創造,也是中國歷史文明的一種標誌。今天,我們過清明節,就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次感悟和認同。通過掃墓、祭祀等形式,喚起後人對祖先的追思和敬慕,體現對祖先的感恩、對血脈責任的認同,確保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共同記憶得以代代相傳。當然,也正如學者葛劍雄所説,“一個傳統節日過得是否有意義,不僅要有物質上的保證,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在追思祖先和親人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為中華民族的延續和興盛、為國家的建立和繁榮獻身的革命先烈、傑出人物,應該在節日來臨之際整修維護革命先烈、歷史名人墓地陵園和相關文物、遺址,供民眾祭掃參觀。”

  同時,我們也要摒棄清明祭祖中的庸俗陋習,讓“文明祭掃”成為清明節的“新常態”。清明節放假祭祖固然可取,它是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但同一時間段內人們大量涌向墓地,令墓園人滿為患,交通不勝負荷,也增加了危險的隱患。特別是在一些地方,人們拜墳、祭祖儀式中燒香、點燭、焚紙、燃放鞭炮等野外用火的陋習屢禁不止。祭掃時,不少人由於思想麻痹鬆懈,存在僥倖心裏,未對墓地及墓地周圍的雜草和凋殘物等可燃物進行清理,也未開設必要的防火隔離帶,便盲目進行野外祭掃用火,甚至未待香、燭、紙、炮徹底燃盡,就離開了祭奠的墓地。祭掃焚燒物帶著火種,隨風飄揚,很容易點燃墓地及周邊的可燃物,進而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

  因此,我們應當大力提倡“文明祭掃”,杜絕庸俗陋習,以安全、健康的方式連接多重強度和不同層次的情感紐帶,搭建寬廣、柔性、堅實的文化橋梁。讓“文明祭掃”成為一種“新常態”,清明節將對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中國經濟網網友 攀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