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狠剎墓地炒作風 移風易俗是出路

  • 發佈時間:2015-04-03 11:0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陰宅”貴過“陽宅”,陵園“一墓難求”,北京上海等地居民捨近求遠異地買墓。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狠剎墓地炒作風,移風易俗是出路。

  清明節即將來臨,殯葬行業背後灰色的利益鏈條再次被陸續曝光。在北京的多個殯儀館,都存在“黑殯儀車”運送死者遺體和亂收費現象,8公里的距離,收費千元,逝者家屬只能自認倒楣。但“黑殯儀車”和墓地的價格相比只能算是零頭。

  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由於墓地價格飛漲甚至超過房價,“陰宅”貴過“陽宅”,陵園“一墓難求”,不少人無奈到別的地方去買墓地。中國殯葬協會發佈的《殯葬綠皮書》説,目前北京地區的殯葬消費平均達到4萬2千元左右,市區高達8萬元。92%的北京市區居民認為,公墓消費過高。一塊墓地多數在2平方米左右,似乎面積不大,但一些公墓的最低報價就在6萬以上,每平米均價已經超過房價,低價墓還“有價無市”。一些經營性的陵園公墓更通過囤地、超標等手段,大發“死人財”。

  墓地炒作風背後有著比炒房更複雜的因素。墓地雖然普遍位於郊區,但它不同於普通的用久了可以拆除重新翻建工廠住宅。如果放開土地審批建,墓地越來越多,就擠壓城市寶貴的其他用地。而限制墓地總量,墓地會越來越稀缺,價格必然上漲。這麼説起來,墓地炒作風固然應該狠剎,但要從長遠來看,遏制墓地炒作,更需要移風易俗,提倡新的殯葬方式。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潘圓認為,我國的大城市土地資源稀缺,供需平衡導致墓地價格上漲,提倡擺脫傳統的土葬方式非常重要。

  潘圓:實際上大城市本身就是土地極為稀缺,京上廣這些地方,基本上寸土寸金。土地資源如此稀缺的情況下,拿出土地來蓋房子,讓更多活著的人有所需,拿出來建墓地的這種地就更加稀缺。首先不會拿出那麼多地建墓地,拿出土地的總量,對應建墓地是非常有限的。在這個過程中,人生老病死,需求和供給産生了矛盾,你如果要是硬性的來做的話,恐怕是比較困難的。

  目前來講,我覺得有些地方採取一些措施,鼓勵建比較便宜一點經濟適用性的公墓,讓更多人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還是有一定的作用和意義了。但是從長遠來講的話,它不是一個根本的治本之策,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非常密集的國家,人非常多,土地本來就很稀缺,當實際上政府提倡這個火葬,也是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從觀念入手,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鼓勵人們移風易俗,改變傳統的喪葬習慣。

  經濟之聲:傳統的殯葬習慣事實上已經延續了上千年,要想轉變絕非一時之功。

  潘圓:這種喪葬習慣,千年形成的,要想改變也相當不容易的。但是我覺得有些方法,比如説樹葬、水葬等等這些新的形式,在目前來講的話,如果加大它的宣傳力度,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我覺得持之以恒堅持下去,才能改變喪葬習慣,從根本上解決人和地之間的矛盾。大家都有這樣的一種攀比的心理,感覺墓地如果簡單了,自己心裏有這種愧疚,不能夠體現對逝者的內心的懷念和敬仰。但是我們知道活著的時候,實際上更重要的,讓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讓他能夠幸福和快樂,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人去世了以後,我們從唯物主義者這個角度來講,後就要回歸自然。你即使給他再豪華的墓地,他也不可能復生,那麼實際上來講,我覺得用一些更現代化更能夠體現社會變化的紀念方式,能夠讓人更好地悼念死者。

  隨著城市開發和地價高漲,經營性陵園墓地利潤率之高“路人皆知”。“A股殯葬概念第一股”福成五豐此前發佈的重組報告顯示,陵園2014年上半年綜合毛利率高達80%;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生命、福壽園毛利率也多年超過80%。這是正常現象嗎?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專欄作家張春蔚對此做出評論。

  張春蔚:首先,這個市場不是今天才起來的。其次,我們看到人們對於死的市場並不是關心,甚至很多熟悉這個行業的人才知道這個行業的暴利,而對於外面的人而言,人們只是隱約感覺到。在一個小眾的市場,預先知道行情的人才能夠發財,絕大多數的人只能被動的作為一個接盤者。所以這個行業的暴利,多數人是不涉及的。使得每一個人到最後,只有在你們家碰到問題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我怎麼成為了一個高位接盤者。

  經濟之聲:現在很多地方已不再審批新增經營性墓地,大多數企業乾脆邊囤邊賣抬高價,重慶市民政局決定,未來5年將在主城區建設3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單個墓位最高價為不超過1.5萬元,滿足中低收入群眾安葬需求。這種做法具有實質意義嗎?

  張春蔚:即使是一萬多塊錢,也是挺貴的。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年數百個億市場。我們除了號召大家有好的觀念,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府能不能管。是當做一個公益,而不是説我們給一個經濟適用房價,老是想讓民眾來解決。比如説像北京這一代你可以去海葬。另外一方面,並不是説人們的觀念不進步,而是我們對親情是有一個寄託哀思的寄託物,這個時候墓地是人們感情一個寄託,在這個時候過度消費的話,是消費活著的人,而忽略掉我們強調的風尚強調的文化。

  人們最近一點時間為什麼説死不起,當人們把死作為一個去定價、去排名去比風水的時候,那麼必然會帶來的是,只是一部分人消費起的。當你推行一個好的習慣,你除了説在價格上,你還要讓人們在情懷上就是比其他更好。比如説婚禮,每個人都希望獨一無二的婚禮,為什麼還是有人願意需參加集體婚禮,因為有的資源是不可複製的,它所帶來的這樣的一個滿意度是超過其他的。那我們在公益裏面,能不能夠有更多的一個涉及和想法,而現在你只是説強調一個親民的價格,那麼你不是還用市場的手段解決市場。

  經濟之聲:也就是説可以創新方式,讓大家情懷上獲得滿足?

  張春蔚:你比如説樹葬,再比如説骨灰墻,這些東西成本比我們剛果説的1萬多塊錢要便宜的。你是否能拿出一塊讓每個人都覺得進去很榮耀的感覺,我覺得在這樣一個話題當中,既沒有做給死者看,又沒有讓生者滿意,那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它撬動的只是市場。每個人都試圖在必須走的這條道路上,給你設置一個攔路虎,你去指責普通的老百姓,説你看你們把要求提高的,但是你給它的選擇可能性在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