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逆天”人工河還能流多久?

  • 發佈時間:2015-04-05 01:30: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纏繞在太行山際,穿梭在峻嶺之間,紅旗渠宛若掉落人間的天上銀河,遊走于太行絕壁。這不是一個神話傳説,這是10萬林州人苦幹10年創下的人間奇跡。一渠飛架送來“救命水”,這條“逆天”人工河整整流淌了50年,成為林州人民離不開的“幸福源”。而當年一釬釬一炮炮錘鍊出的紅旗渠精神,也在50年的歷史中淬火昇華,在築夢中國的實踐裏歷久彌新。

  逼出來的“逆天”勇氣,鬥出來的“救命”長渠

  50年後,當人們折服於紅旗渠的驚天氣魄時,也常常會問是什麼給了林州人“逆天建渠”的勇氣。有人説,紅旗渠是逼出來的。死地求活,絕境求生,被逼到死路的林州人,迸發出了戰天鬥地的勇氣。

  八百里丹岩赤壁,太行山穩坐中原,如筋骨般上撐開天,下鎮住地,但惟獨沒有照顧山腳下這群樸實的農民,旱是烙印在林州人骨子裏的痛。從1436年到1949年,林州出現較大旱災104次,大旱絕收38次,人人相食5次;新中國成立初年,林州全縣550個行政村中需要翻山越嶺、遠道取水的就有307個。

  盼天下雨,盼地有河,盼泉長涌,盼水長流,盼吃水不出村,盼種田有水澆……對水的渴望催動林州人動手找水,打旱井、修渠道、挖池塘、引山泉,一批引水工程建成卻依然禁不住旱魔肆虐。林州人發現,想要引來生命水,就必須修建一條“救命渠”。

  “寧願苦幹、絕不苦熬”,被逼急了的林州人下定決心鑿開太行引水進家門。1960年的正月十五,林州人鼓足了“逆天”的勇氣,在轟隆隆的開山炮響中迎接新的春天。

  上無寸物可攀,下無片地可立,林州人腰係纜繩,飛蕩峽谷開山炸石;物資短缺,農民自帶工具乾糧,自製炸藥石灰。鑿穿青年洞,撬開“老虎嘴”,截留濁漳河,強攻紅石嶄,為引一渠清水,林州人攻克下一個個天險,甚至81人為此獻出生命。10年苦戰,林州人削平1250個山頭,鑽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座,終於修通1500公里長的生命長渠,引來“救命水”。

  一條飛渠改寫了命運,一種精神帶來了力量

  站在紅旗渠岸,前看不見頭,後望不到邊,抬頭是千仞峭壁,低頭是萬丈深淵,這條飛蕩在太行山間的“逆天”長渠,不僅一圓千年吃水夢,改寫了林州的命運,也成為林州人拼搏奮鬥的精神“發動機”。

  紅旗渠建成,60多萬人口吃上了水,54萬畝良田澆上了地。50年來,紅旗渠累計引水超過125億立方米,灌溉農田4600多萬畝,實現糧食增産17億公斤。“紅旗渠不僅給林州引來了水,也培養出一批技藝嫺熟的工匠,磨礪出了最純粹的匠人精神,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林州市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李蕾説。80年代,走出太行山務工的10萬紅旗渠匠人,以他們高超的技藝和不怕苦的精神走遍全國,甚至踏出國門,時至今日,紅旗渠建築隊仍然是建築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

  在林州,苦難磨礪出來了人的犟脾氣,紅旗渠的建成給這個犟脾氣找到了最好的出口——敢想、能幹、不怕苦。浸潤到骨子裏的韌性與堅毅,錘鍊于紅旗渠10年建設的磨礪,讓林州人更敢於和天地叫板,歷重劫而不復,逢危難而不傾。

  大垴村是林州最偏僻的村,長在海拔1750米的高峰上,腳邊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懸崖。為了讓村裏人過上好日子,26歲的許存山帶著鄉親們鋪路架電。500多公斤的電線桿100多根,幾千米的陡峭上路,整整抬了2年;修路的4年裏,全村人挖出了48萬土石方。

  “對林州來説,紅旗渠不僅改變了林州人的生存環境,更給林州人注入了勇氣,帶來了力量。只要心中裝著一個夢,紅旗渠精神就能支撐我們幹出更驚天動地的事情來,這就是紅旗渠精神的力量。”林州市長王軍説。

  時代中淬火昇華,築夢中歷久彌新

  遠眺太行,連綿的山巒之間有一個豁口,在林州人的故事裏,這個豁口是魯班路經太行,劈山而過留下的痕跡。從愚公移山的歷史神話,到紅旗渠的現代傳奇,再到今天林州人的致富故事,太行山下的傳説都浸透著同一個心懷理想而不畏艱苦、勇於拼搏的精神,亙古未變。

  河南省社科院政治與法學研究所所長閆德民説:“紅旗渠精神不是一個時代的印跡,50年的滄桑巨變,時代賦予了紅旗渠精神更多的內涵,創新、智慧、難而不懼、富而不惑、奮鬥不已、自強不息,紅旗渠精神在時代中淬火昇華。”

  石梅平有時間就會帶領員工徒步走上紅旗渠。“我想帶大家看看我們的父輩們是怎麼幹的,再想想我們幹了什麼。”她説。

  20年前,這個瘦弱的林州女人從地攤做起,如今已擁有千萬資産的企業。石梅平説,每次快被困難壓倒時,她都會到紅旗渠上放開嗓子大哭一陣,哭完了問問自己,還有什麼事比修渠更難,一下子就有了勁。

  “先祭谷公後祭祖宗”,這是距離林州上千公里的福建東山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被敬稱為谷公的谷文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林州人。為改善百姓生存環境,他帶領東山人民戰天鬥地,苦幹14年終將荒島變寶地。

  “紅旗渠精神不是只有林州才有的特殊符號,它代表的是一種中國精神,匯聚著中國力量。”河南省社科院科研處長袁凱聲説。

  登臨太行之上,俯瞰腳下,昔日荒涼的縣城已崛起成現代之城;遙望中原,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屢創輝煌。

  “當年,為了引來一渠救命水,英雄振臂一呼,群眾雲集響應;今天,為了實現強國富民的中國夢,更需要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人民築夢的實踐中,紅旗渠精神必將歷久彌新。”林州市委書記鄭中華説。

  (新華社鄭州4月4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