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網站建設也應重視“供需關係”

  • 發佈時間:2015-04-05 01:30: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千言時評

  近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對全國的政府網站進行普查,重點是網站的可用性、更新、互動等情況。消息一齣,許多媒體感慨“僵屍網站”的確不能再繼續下去,期待此舉讓僵屍網站“活過來”。那麼問題是,是否讓僵屍網站活過來,該回復的回復了,該更新的更新了,就是管理好、建設好政府網站了?換言之,該以什麼標準判斷政府網站是否建設得當?

  IT資訊化因為實施簡單,建設週期短,往往容易出現一窩蜂搞建設的現象。從前是網站,後來是微網志,現在是微信公眾平臺。但其實不管是網站、微網志還是微信平臺的建設,都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不僅需要相當專業的規劃與技術支撐,更需要長期的優化維護和技術更新。當這些能力與建設理想不匹配,一窩蜂搞的資訊化建設必然出現弊病,比如所謂的僵屍網站、僵屍微網志、僵屍微信平臺。企業網站變僵屍後果由企業自負,而若是政府相關的網站變成這樣,當然就會被追責懶政,因為政府網站建設都是財政支出,容不得浪費。

  事實上,大家普遍都對一些建設得比較好的政府機構網站有較深印象,其模組設計、界面操作、反應速度等方面經過許多年更新變化,已經趨於成熟,較好地完成了如行政審批、資質報名、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政府職能。觀察這些優秀的政府網站不難發現,它們比較集中地出現在工作業務量大、流程容易科學量化、亟須提升服務反應速率的部門和地區。相信這些網站做的好的最重要原因,是“投入産出比”較高。

  這裡所謂“投入産出比”,指的是付出相當的技術和人力投入後,確實解放了該單位人員生産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強化了行政職能,緩解了各方壓力,可謂嘗到了網路化、資訊化的甜頭。反之,如果一個單位的網站建成之後,不但沒有起到提升效率,反而因為網站維護增加了工作負擔,帶來各種麻煩,那麼這樣的網站自然維持不了太久。

  網路和資訊化是科技工具,目的是實現流程管控、資訊透明。但為什麼對有些單位而言會增加負擔和麻煩呢?這就要從“供需關係”入手。投入産出比高的單位,往往表現為需要利用網路化幫助工作,為了更好利用網路化,不惜改變現實流程以適應資訊化。投入産出比低的單位,則從根本上不覺得需要建設這個網站,或者至少不需要利用資訊化進行流程管理和資訊公開,但為了完成資訊化工作任務而不得不裝裝樣子建個網站。為何不需要網站,是資訊化流程與真實流程不符,還是網路資訊與真實資訊不符,還是工作流程簡單,的確用不到耗費人力物力搞資訊化手段?

  在此輪政府網站普查中,如果僵屍網站重新做做樣子,是不是就又一次完成了任務?

  因此,政府網站普查和監督不僅要關注該網站是否可用是否更新,更為關鍵的是,關注該單位究竟為何需要,或為何不需要一個網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