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教育促均衡 如何見實效(看深化改革道教育熱點)

  • 發佈時間:2015-04-03 05:3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趙婀娜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到一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季。去年此時,兩個重頭文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接連出臺,拉開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的大幕。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2015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全國各城市全面實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加快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並對就近入學壓力較大的重點大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所有縣(市、區)要于2015年實現劃片就近入學;100%的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原則上每所小學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就近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3月31日,教育部還專門召開部分大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調研座談會,研究部署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工作。

  多令齊發,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釋放的信號更加明確。去年一年,施行情況如何?今年各地又將如何持續發力?政策落實過程中,難題如何破解?

  就近入學基本實現

  畫出政策紅線,用嚴苛的制度保障教育均衡

  “2014年各重點大城市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實際推進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劃片規範入學,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3月31日的座談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這樣評價。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在於嚴苛的制度設計。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下發之後,各地紛紛出臺了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工作辦法,找到了各自的工作抓手與突破口。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印發《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中嚴明紀律的若干規定》,提出十五條禁令,被喻為“史上最嚴擇校禁令”,並在全市啟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全程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入學途徑和方式,依據系統數據建立新生學籍,通過“鐵面無私”的資訊系統,最大限度地避免“權力任性”。

  再如重慶,將“禁止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亂收費,一律不得收取擇校費”作為政策紅線。實行“陽光招生”,嚴格控制招生時間,全面公開招生計劃、入學程式、劃片方案等資訊,同時加大招生入學專項督查和處理力度。2014年,違反規定的兩所學校的校長被免職。

  “制度建設是前提,入學和升學辦法的明確性、穩定性是教育秩序的重要保證。有些地區,特別是大城市,以前由於情況相對複雜,制度不夠完善,落實不夠有力,出現了一些無序現象,比如接收入學範圍隨意改變,接收入學條件任意增刪,招生時違規考試,以及招生過程不夠透明等,引起社會不滿。”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陶西平分析,“文件規定需合理劃定招生範圍、有序確定入學對象、規範辦理入學手續、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將解決種種亂象的辦法制度化。”

  增加優質教育資源

  “就近”不是唯一目的,“上好學校”才是最終目標

  “破解擇校難題不能一禁了之,必須疏堵結合,不是讓學生就近就‘拉倒’,還得就近上好學校,接受真正優質的教育,這才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要求和切身利益。”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認為,“政府需直面問題,利用增量理順利益關係。”

  據了解,2014年,北京市從增加優質教育資源入手,打出一套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組合拳。一是橫向聯手,從外引進名校辦分校、城鄉一體化學校,整合區域教育資源,採取“學區制”“協作區”“聯盟組團”等方式,拉動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廣覆蓋;一是縱向貫通培育優質資源,通過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優質高中名額分配等方式,將普通校成長為新優質校的進程提速。此外,還促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強教育督導,真正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率。

  天津市也積極作為,比如在推進初中招生改革的過程中,各區縣將中心城區45所優質初中(包括市教委直屬學校的初中部)全部劃入學區片內實行劃片入學,並通過合作共建、學校聯盟等多種方式,使原有的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從而增強民眾對於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認可度。

  “要努力實現讓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都優質的目標,探索公共治理模式,力促入學機會均等,實現優質資源共用。”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樣才能讓老百姓真正解除後顧之憂,從而真正告別“擇校”,實現免試就近入學。

  仍需多部門協作

  教育發展是系統工程,整體要設計,關鍵看落實

  2015年,重點大城市100%的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這個目標如何實現?

  不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一直在探索。“義務教育入學工作看似是教育系統的難題,但究其根源在於社會經濟發展水準不協調、不均衡。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協同作戰’,縱向上,市、區、縣、學校系統合力;橫向上,教育、財政、人力社保、住建等相關部門協同。如學區房問題,既需要教育部門大大降低學區房附加的擇校功能,同時也需要住建、戶籍等相關部門合作。”線聯平認為,“教育發展是系統工程,僅僅考慮一個學段的入學問題,對於教育均衡發展和素質教育遠遠不夠,需要整體設計,系統推進,統籌考慮各學段。”

  記者了解到,2015年,除了繼續加強管理,規範招生行為之外,廣州市還通過培養好校長、好教師、好學生、好學校4個方面,著力提升教學品質,真正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上海市也將在2015年繼續推廣學區化和集團化辦學模式,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成片統籌管理,倡導多校協同、資源整合、九年一貫,通過學校管理的緊密融合、課程教學的相互銜接、師資安排的學段貫通等方式,實現學區和集團內課程、教師、設施設備等優質資源共用。

  “在13億人口的中國,義務教育牽動每個家庭的心,人民群眾希望接受更公平、更高品質的義務教育。”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指出,各地已提出了解決擇校問題的策略,但能不能在實踐中見成效,關鍵還是看落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