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份健康狀況報告敲響生活方式警鐘

  • 發佈時間:2015-04-03 00:33:3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融行業從業人員飽受巨大壓力,日均工作時間達到12小時以上,成為收入高、年終獎金多,年輕但健康狀況極差的易猝死人群。”這是由中國醫師協會HMO、中國醫院協會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慈銘體檢集團聯合發起的《中國金融人士健康狀況大調查》得出的結論。

  通過在全國範圍內收回的10457份金融從業人員有效問卷,再結合慈銘集團北京、上海、廣州等十余個省會及直轄市累積的300萬健康體檢數據中的金融人士樣本,分析調查得出了該結論。

  結果顯示,49.7%的金融行業人員每週工作時間為46到55個小時,55到65個小時的有39.2%,超過65個小時的佔12%,他們每天工作時間平均長達12個小時以上。

  在工作壓力方面,28.3%的受訪人員認為目前壓力過高,希望能有放鬆時間,清理內心壓力。而男性金融行業人員受訪者認為壓力超過80(以100為身體承受極限)以上的有45.9%。

  對“職業特點會對健康生活造成什麼障礙?”這一問題,在可多項選擇的情況下,72.8%的受訪者選擇了“隨時處於高壓力的狀態,造成抑鬱、無愉快感”選項;65.8%的受訪者選擇了“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眼睛、大腦疲勞,頸、腰椎酸疼”選項;另外還有人選擇了“工作內容外界難以理解,工作消耗時間長,飲食起居不規律,感情生活受影響”選項。

  在受訪者的問卷中,金融行業人員的壓力來自於公司管理層的業績考核壓力和工作本身需正確判斷的壓力,為“官僚式”管理的壓力和“外企式”業績的雙重壓力所累。

  較多金融人士反映,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很正常,吃飯很難保證,常常在公司叫外賣吃,甚至晚上工作忙都不回家。需要應付來自於公司高層的業績要求及本身要求升遷意願的“官僚式”壓力(高層從不輕易表達態度,業績是交流的唯一平臺),同時還承受來自於自身所負責業務準確判斷力的“外企式”壓力(需要自行蒐集資訊,作報告,並注意跟同行交流資訊)。

  調查結果顯示,銀行、證券、保險業從業人員普遍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慢性病發病率高,健康狀況不佳。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醫學專家於世北認為,此種壓力下,極易造成猝死。

  於世北説:“對於成年人來説,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引發的猝死已佔到了首位。儘管引起猝死的器質性病變多種多樣,但導致患者最後死亡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心臟驟停、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腎功能衰竭以及腦死亡等。過度勞累、過大壓力,長期生活不規律加之應酬頻繁,壓力纏身,為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種下病因。最終一朝突發,造成猝死,以致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此次調查綜合數據分析還顯示,從事該領域的人員慢性病發病率普遍較高,其中頸椎病為34%、口腔病28%、腸胃疾病22%、脂肪肝20%、高血壓16%。

  大多數金融從業者的學歷越高,所處的職位也就越高,收入水準也就越高。但是隨著職業級別的升高,所患慢性病的種類也隨之增加,高層金融人士往往患有某一疾病突出的特點,比如消化系統疾病、“三高症”。

  對健康的關注不足、健康誤區、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金融業員工健康透支的重要原因。3/4的金融業人士沒有規律的運動,超過一半的金融業人士承認膳食不均衡,另有超過1/3的金融業人士認為工作壓力影響到自己的健康,40%的金融業人士有睡眠障礙。而辦公室空氣品質差、年度體檢猶如“走過場”等也成為影響健康的普遍現象。金融行業人員常年的超負荷工作,精神高度緊張,加上對飲食等方面不夠注意、不規律、營養失衡、抽煙飲酒等習慣,均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原因。

  另據記者了解,發佈此次報告的同時,由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中關村健康醫療服務創新産業技術聯盟、慈銘健康體檢集團聯合舉辦的“首都金融業健康保障及投資峰會暨首都綠金健康圈籌建圓桌會”也同期舉行。此次會議還啟動了“首都綠金健康圈”的籌建工作。規劃開展包括健康飲食、戒煙、戒酒、心理健康與心理失調、運動管理、遠離猝死,癌症預防等一系列金融業職場健康促進活動,引發金融企業及金融業人士對職場健康促進的認同及需求,並提供相關實行措施,如通過與專業體檢機構合作進行體檢篩查,為金融業人士轉診各大醫院前往就醫、在金融企業設置健康小屋等方法。

  >>連結

  心理、身體健康意識一個不能少

  “開展金融業人士健康促進工作,提高金融投資行業人群的健康水準,其重點在於預防和控制,而非事後補救。”慈銘體檢集團董事長胡波在“首都金融業健康保障及投資峰會暨首都綠金健康圈籌建圓桌會”上説,慈銘體檢12年來所實施的大量健康管理案例證明,通過有效的健康管理,培養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識,不僅能夠使專業人才更大限度發揮對社會的價值,推動經濟進步,還能使其可持續性地進行自我實現。

  阜外醫院著名心內科主任張澍隨後就金融業人士職場猝死現象發表精彩“心”聲。他強調,改善金融業人士職場健康狀況、避免猝死發生,其重點在於回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通過醫學檢查評估手段,減少出問題的機會。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而非事後補救。事實上,猝死危機一旦發生,如果不能在3分鐘內進行有效心肺復蘇急救,挽回生命的可能性非常低。

  醫學界權威人士對金融人士提出的健康建議:

  心理方面:淡化“強者”定位,以一個平凡人的姿態面對生活。在碰到困難時,學會向人傾訴,保持心態的平衡。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尋找生命的真諦,不要讓工作成為心理負擔,嘗試去放棄。保持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包括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以及核心家庭與夫妻雙方原來家庭的關係,家庭關係不和諧往往會使人處於內外交困之中,對健康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身體方面:注意勞逸結合,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不要用自我安慰的方式來麻痹自己。緊張性頭痛、口乾、脈搏暫停、持續的頸背痛、焦慮、消化不良、煩躁和疲勞都是些值得注意的“信號”。要保證足夠的睡眠,避免熬夜和一些不良的作息方式;重視一日三餐的規律性和營養性,戒除吸煙、酗酒的惡習,並經常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每年定期體檢,每年至少系統做一次深入檢查,發現問題要配合醫生做早期治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