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貸款上升但風險總體可控
- 發佈時間:2015-04-02 05:45:3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已公佈業績的上市銀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貸款反彈,但1%左右的平均不良貸款率仍屬於較低水準且風險可控。同時,各大銀行已經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用多種手段應對信貸資産品質出現的變化,以保持銀行資産品質的總體穩定
隨著近期上市銀行年報業績的密集披露,2014年銀行業資産品質的各種細節漸漸“浮出水面”。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去年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升”的現象,已從部分區域和行業向更多領域蔓延。到去年底,關於信貸資産品質的問題已經成為整個行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對此,業內人士如何看待?銀行業又該如何應對?
資産品質普遍下滑
近兩年,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應對不良資産反彈已成為我國銀行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上市銀行去年的年報數據更是印證了這種現狀。從五大行的數據來看,最先發佈的農行年報顯示,該行去年末不良貸款率為1.54%,較上年末上升了0.32個百分點;中行期末不良率為1.18%,較上年末上升了0.22個百分點;工行和交行也不例外,截至2014年末,工行的不良率為1.13%,比上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而交行不良率為1.25%,上升0.2個百分點;最後亮相的建行不良率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至1.19%。
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了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梯隊裏。記者梳理髮現,2014年末,平安、浦發、招商、中信、光大、民生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02%、1.06%、1.11%、1.3%、1.19%和1.17%,比上年末分別上升0.13、0.32、0.28、0.27、0.33和0.32個百分點。
不良資産的回升給各家銀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利潤吞噬,導致上市銀行利潤增速普遍下降顯著,拖累業績。不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最近兩年,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但1%左右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屬於較低水準,風險總體可控。
“全世界25家最大的銀行,去掉中國的幾家銀行之外,平均不良率3.96%;加之我國商業銀行貸款200%的撥備水準大大高於世界其他的大銀行,能有效防範不良貸款出現呆壞賬的情況。”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日前在海南博鰲表示。
不良動態需要關注
在不良整體“雙升”的背景下,上市銀行更是在年報中披露了不良資産一些具體的狀態和特徵。
從分佈的行業看,新增不良貸款集中于製造業、批發業和零售業已是共性。地域上,除了長三角依舊承壓,中西部的不良貸款增速則在不斷加快,甚至逐漸超過環渤海和珠三角,規模也有超過後兩者的趨勢,成為各銀行重點關注的區域。
“大行的不良率在2014年四季度的上升,主要是因為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不良資産壓力,已經由中小企業向大中型企業蔓延。2014年下半年以來,大行在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不良率上升幅度遠高於上半年,也高於同期股份行。”平安證券研報分析稱。
同時,對大型銀行而言,過去信貸投放“扎堆”潛伏的隱患也在經濟大環境下行的背景下有所暴露。“去年新增企業不良貸款中,主要是因為出了幾個貸款大戶國有企業的不良。”某大行高層透露。
主動應對資産品質變化
面對資産品質變化的壓力,各銀行主要通過重組、核銷、出售、以物抵貸等方式加緊“拆彈”。有統計顯示,去年平安、浦發、招商、中信、光大以及農、中、工、交、建等10家銀行僅核銷和轉出不良貸款金額便達2003.17億元,超過全部上市商業銀行2013年核銷金額的總和。
招行高層表示,針對不良資産,招行通過銀監會核準的10家轉讓資産管理公司,累積轉讓65億元,同時也採用了現金清收手段和核銷。
中行去年全年境內機構共化解不良資産716億元,同比增加284億元,同時實施主動的風險管控措施,比如,加大對非不良高風險授信的主動壓退力度。“即按照五級分類,正常類和關注類貸款,雖然還不屬於不良貸款,但是有一些風險比較高的,我們就主動壓退掉。”中行高層表示,去年中行共壓退將近800億元的貸款。
不過也有機構認為,在目前稅收政策和經濟壓力背景之下,銀行業核銷不良貸款的動力不足,做低不良貸款餘額的意願在急速下降。
“這要視銀行各自的經營策略而定。”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銀行會在風險管理和盈利水準之間尋找平衡點,盈利能力較強的銀行還是會願意加大不良核銷的投入,樹立穩健的形象。
農行風險總監宋先平表示,目前已進入不良貸款壓力的“下半場”,中國經濟有望在今明兩年企穩,銀行資産的品質反應有6至9個月的滯後期,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的資産品質有望保持相對穩定。平安證券在研報中也預計,商業銀行的不良凈生成率最早可在2015年下半年出現拐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