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儲戶不知情銀行三緘其口

  • 發佈時間:2015-04-01 09:33:58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證日

  你的定期存款利率可能低於同期銀行網點的掛牌利率兩成至三成——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記者近日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的情況,而“低息陷阱”的幕後“元兇”是一項一直以來很常見、且初衷為方便儲戶的業務——定期轉存。

  所謂“定期轉存”業務,是指儲戶手中持有的定期存款在到期後如果不提取,將會繼續存在銀行並自動按定期存款收穫利息。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銀行調查發現,部分銀行在為儲戶提供“定期轉存”服務中,如果儲戶到期轉存前遭遇降息,那麼定期存款轉存時只能按最新的央行基準利率計算利息,而銀行對其餘儲戶承諾的或掛牌的最高上浮30%的額度,則並不能直接享受。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多家銀行大堂經理只表示確實提供定期轉存業務,但對轉存遭遇降息後是按基準利率還是按該行掛牌利率計息,均未主動説明告知。只有當記者不停地追問後,他們才進行了回答,甚至一些大堂經理和櫃檯人員自己竟也對相關情況不了解。也就是説,如果普通儲戶不甚了解其中隱藏的奧秘,在銀行不主動説明的情況下,只能吃到利息“被黑”的啞巴虧。

  “定期轉存後是按掛牌利率還是基準利率計息,這直接關係到儲戶的利益,銀行人員在儲戶辦理此業務時應做到充分告知,提示儲戶了解到相關約定,避免儲戶的存款收益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失。”銀聯信總經理符文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你的利息可能被“轉少”了

  雖然近年來在銀行理財産品及網際網路金融的熱潮下,銀行定期存款這種收益完全取決於利率的儲蓄方式已顯示出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的態勢,但仍有相當比例的家庭(特別是老年儲戶為主的家庭)仍擁有部分定期存款。而銀行為該類儲戶所提供的定期轉存業務,將到期存款直接順延,這對於無暇顧及到期時間的儲戶來説,無疑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服務方式。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各家銀行均推出了此項業務,有銀行將定期存款直接默認設定為定期轉存方式,有的銀行則要求只要儲戶自己在開設賬戶時勾選這一選項即可。然而這種看似“貼心”的服務,如今卻恰恰因為某些銀行的“巧妙”設計讓大意的儲戶不知不覺落入“陷阱”,並損失一部分自身應得的收益。

  眾所週知,商業銀行給出的存款利息,除了央行公佈的基礎利率外,還包括銀行自身上浮的部分,該部分由各家銀行自行決定,目前上浮空間上限為基準利率的30%。

  然而,某些銀行在儲戶開通定期存款時,給出的是掛牌利率,但是該筆存款到期自動轉存時,卻只付給儲戶央行所規定的基準利率。

  日前,記者走訪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在內的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這一情況並非是個別現象。定期轉存時只給儲戶按照基準利率計息的情況在國有大行中更是常見。

  在某國有銀行網點,大堂經理在回答記者暗訪提問時表示,目前該銀行確實可為儲戶辦理定期轉存業務,儲戶只需選擇此項即可生效,對於利率計算有何特殊規定則只字不提。但當被追問轉存時如果遇到降息如何給付利息時,該人士才告訴記者,遇到此種情況,目前銀行執行的是按基準利率給付,並不包含上浮部分。

  儲戶多不知情銀行三緘其口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普通儲戶對於定期轉存時利率的變化並不知情,這當中除了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銀行各類規定、收費標準等難以一一充分了解之外,銀行自身未能充分告知,也是成為百姓被“蒙在鼓裏”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某銀行網點門口,當記者詢問一位剛剛辦理完買完電費繳納業務出來的老人,是否了解定期轉存可能造成利息收益受損時,老人表示,自己家裏確實還有一筆定期存款,但對於轉存後只給自己基準利率的規定還是第一次從記者口中聽説。“銀行也沒告訴過我啊,這筆錢(定期存款)放了好幾年了,還真沒注意到會有這類事兒”,老年人笑著對記者説,回家後要找出存摺去問問銀行問問。

  而對於定期轉存的個中奧秘,銀行也很少主動説明。記者以儲戶身份在某銀行櫃檯開設定期存款業務時,該櫃檯人員除了查驗相關身份證件及口頭告知可以到期轉存外,並未主動提前告知到期後給付的只是央行的基準利率,而並非該行上浮後的掛牌利率這一情況。只是在記者不斷追問下,其才告訴記者確實存在利息方面受到損失的可能。

  在記者走訪的其他幾個銀行網點,對於定期轉存其中的奧秘,大堂經理無一例外地是“你不問,我就不説”。

  記者還發現,甚至還有部分銀行工作人員對於這一業務條款竟然同樣並不熟悉。在某股份制銀行,接待記者的大堂經理在得知諮詢內容後,表示自己也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問題,“定期存款我們這裡好久沒人辦了,你問的情況我還真不清楚”。她隨後詢問櫃檯人員,後者竟然也不能解答。幾經週折,記者在堅持詢問了該網點多位工作人員後問題才終於得到解答。如果銀行內部員工對此都是一頭霧水,還能指望他們充分告訴儲戶嗎?

  雖然對於定期轉存的業務規定,銀行工作人員或是不主動告知,或是連自己也不知曉,但對推銷本行發售理財産品則賣力得多。在走訪的時候,記者多次遇到一提定期存款就會被銀行大堂經理介紹購買理財産品的事情。大堂經理推銷的語句也如出一轍,“現在辦理定期存款並不合算,你還是看看我行推出的理財産品吧。”利率上浮空間加大

  損失也將更高

  近年來,存款利率進入降息週期,與此同時,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各家銀行存款利率浮動空間也在逐漸加大,浮動上限已由此前的10%升到最新的30%。於是,“你若降息,我便上浮”的一幕屢屢在央行降息後迅速上演。多家銀行聞風而動,不但在其網站連夜發佈上浮存款利率的通知,在銀行大堂顯著位置,也均有宣傳版板用醒目字體加以宣傳,商業銀行對爭奪存款的激烈競爭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但也恰恰是上浮空間的日益加大,才讓辦理定期轉存業務的普通儲戶的利息收益損失也可能“水漲船高”。記者算了一筆賬帳,若以10萬元一年期定期存款為例,目前央行規定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2.5%,如果銀行執行上浮1.3倍到頂的標準,則掛牌利率為3.25%,這相當於儲戶的收入為3250元。然而若銀行在將定期存款轉存後,只給儲戶基準利率的話,則銀行只需付出2500元利息,兩者相差750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普通儲戶到銀行存錢,確實只關注了銀行當時給出利率的高低,而對因銀行規則設定後續可能造成的利息損失,確實較少有人查覺。

  目前,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利率浮動也成為常態。由於各銀行之間存款價格差異化會越來越明顯,政策規定的上浮空間也可能會逐漸加大,因此這部分損失未來可能會更多。銀行“店大欺客”提升服務光喊口號

  記者這次調查,涉及在京的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國有銀行定期轉存後只付基礎利率的情況最為普遍,而中小銀行則相對較好——大部分在定期轉存後仍會給儲戶支付當時該行的掛牌利率。

  在被記者調查的國有銀行中,除了一家告訴記者即使轉存,也將會支付當時的掛牌利率外,另外幾家銀行則在記者追問時表示,轉存後遇到利息變動,則不會按照上浮後的掛牌利率支付利息。其中,一家銀行設定的條款更為複雜,即以某個日期為時點,在該日期後存入的定期存款,可以按掛牌利率支付。但如果在此規定時限前辦理業務的儲戶,轉存後則不會按照掛牌利率計算,只會給儲戶一個“標準利率”(雖然要較基礎利率略高,但也低於掛牌利率)。

  面對這些銀行,普通儲戶若想完全享受上浮部分,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按銀行工作人員所稱,“到時再重新來銀行辦理存款”,而這也讓定期轉存的便捷優點蕩然無存。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記者同期調查的多家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則表現尚好。除了一家規模較大的股份制銀行,答覆稱轉存後只會給客戶基準利率外,其餘均表示在轉存後將自動為儲戶按最新調整後的掛牌利率計算,儲戶也不必擔心利息會遭到損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