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稻米鎘污染呼喚攜手施策
- 發佈時間:2015-04-01 05:46:0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備受關注的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治理取得新的進展。日前,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創新行動啟動會在湖南召開,由中國農科院牽頭組織、國內多家權威科研機構160多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將為重金屬污染“把脈會診”。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劉仲齊長期關注重金屬污染課題。他告訴記者,稻米中的重金屬鎘主要是在種植過程中從土壤、灌溉水和肥料轉移而來,不同水稻品種對鎘的吸收效率不同,土壤酸化程度也影響到水稻對鎘的吸收。通過實施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工程,從産前品種選擇、産中水肥管理和土壤重金屬鈍化、産後秸稈回收和稻米加工等方面建立工程手段和措施,截斷重金屬鎘被稻米吸收和富集的主要途徑,為稻米安全生産創造條件,從而保障稻米品質安全。
農産品重金屬污染被認為是個國際難題,其防治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根據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去年公佈的調查數據,與“七五”時期相比,土壤中鎘的含量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在華北、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至40%。專家介紹,我國重金屬污染特別是南方地區稻米鎘污染是長期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眾多污染疊加形成的,污染範圍廣、面積大。與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相比,鎘污染不易發現,隱蔽性強,滯留時間長,具有累積性,治理難度大。
有關部門對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力度持續加大。農業部、財政部于去年3月批准啟動湖南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試點。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試點範圍。最近國務院專門批復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2014-2018年)》和《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都把重金屬污染防治作為重要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和任務。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長株潭地區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年初,相關專家對此作了調研評估,認為應急修復治理總體思路和技術路線基本可行。”湖南省農委主任劉宗林説,儘管專家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宏觀研究,但穩定的低鎘水稻品種、高效實用低成本修復治理技術和産品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迫切需要加強鎘低積累水稻品種的選育和修復治理的新技術新産品的研發攻關。
目前,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研究主要停留在單項技術上,大部分尚處於研究試驗階段,缺乏技術的整合配套,經濟性不高、操作性不強、適用範圍受限,實際修復效率低,尤其是在重金屬污染修復方面,尚未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可複製易推廣、適合大規模農田治理的成熟綜合技術措施。
“這就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攻關。”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唐華俊説,在農業部、財政部等部委的支援下,由中國農科院牽頭,打通部門、學科、單位界限,組織開展了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攻關。針對解決制約區域農業持續發展重大問題,已安排部署了東北黑土地保護、華北地區地下水資源高效利用、南方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等協同創新行動。目前,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作為科技創新工程第一個區域發展類協同創新行動正式啟動,而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又首先聚焦“稻米鎘污染”治理。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説,此次協同創新行動啟動了近年來全國最大、最強的科研團隊,不僅有中國農科院多個研究所,還整合了湖南、湖北、廣西等地的專家資源,從重金屬鎘污染特徵與遷轉規律,從稻米重金屬污染過程防控、末端治理、綜合防控技術示範等不同環節開展協同創新,力爭形成一系列適合不同區域的先進、適用、易行的技術體系,從技術層面解決好重金屬污染等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熱點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