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電商:解增産不增收之困

  • 發佈時間:2015-04-01 03:29:33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涂子沛

  最近,我到德清縣調研農村電商。德清縣盛産早園筍,在走訪武康鎮筍農老丁的過程中,我發現其經歷非常啟人思考。

  老丁告訴我,早園筍的季節性很強,現在正是高産的季節,天氣一暖、再一下雨,雨後春筍就會大量冒頭,多的時候,他一個人一天要挖3000多支筍,約700公斤。

  聽著他的介紹,環顧竹園四週,我仿佛看到老丁拿著橛子、低著頭,在泥土上面彎了3000多次腰,感嘆一竹一筍,來之不易。

  3000多支筍要裝幾十個蘿筐,但老丁卻告訴我,筍從村裏運到鎮上,常常賣不出好價錢。一般情況下,鮮筍能賣到一斤7到8元,但大量出産的時候,商販只願出一斤3元,甚至一斤0.5元老丁也賣過。

  其中的原因,老丁也明白。雨淋了他家的園子,也淋了縣東頭老馬家的園子。一夜之間、一縣之內,筍大量增多,價錢自然就要大幅下降。

  聽到這裡,一下子冒進我腦海的,是上世紀30年代葉聖陶創作的短篇小説《多收了三五斗》。這種“增産不增收”的現象,經濟學家也有解釋,一個地區某項産品豐收了,當地市場就可能供大於求,價錢就要下降,這是客觀規律。然而,這其中也有人為的因素:農民因為分散、封閉、文化水準低,缺乏有效的市場資訊,很容易被貿易商聯合壓價,所以越是豐收,收入可能越低,悲劇因此放大。

  這種悖論式的悲劇並不是中國農村特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農民的難題。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國家都做過長期的努力。解決得好的,因為推進了交易的公平性,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就高,農業資源的配置因此更合理,農村也就更發達。美國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1860年代,為了彌補農村市場中出現的資訊不對稱,美國成立了農業部,隨後在全國的農村雇用了幾萬名監測員,形成了一個農情監測網路,每月定期發佈各種農産品的交易情況和價格波動,同時通過免費郵寄、張貼海報的方式把資訊送到各大農場。農業部希望用這些措施幫助農民及時了解資訊,避免吃虧上當。時至今日,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龐大、規範的農業資訊發佈體系,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強國:美國的農民僅佔全國人口的2%,但2%的農民不僅養活了3 億多美國人,其農産品出口還位居全球第一。追根溯源,這個體系可謂居功至偉。

  但老丁很快把我拉回了中國場景,話鋒開始轉到電商,而且令我大為意外。他略帶興奮地告訴我,筍越多越賤賣的情況從去年開始已經略有好轉,其中的原因,是德清縣政府從2013年底起在淘寶上開設了德清中國特色館,該館定期收購他的生鮮早園筍,其價格從不波動,一直穩定在每斤8元。

  淘寶的電商平臺為什麼能一直以穩定的價格收購德清早園筍呢?

  其中的道理,説來也不複雜。這是因為,淘寶中國特色館面對的,是一個更大的市場,它超出了德清縣、湖州市,甚至浙江省。德清下雨,浙江的東北不一定下雨、中國的東北也未必下雨,而那裏的人們照樣買筍。換句話説,一個更大的市場,可以不受一縣一城天氣的影響,其供和需的關係更加穩定,因此淘寶德清館可以用一個穩定的價格來收購當地農民的早園筍。

  增産不增收的悖論,是古今中外一直困擾農民和政府的大敵。美國用了很長的時間、很大的精力,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今天的中國,已無必要複製其政策和措施。這是因為,人類的地平線上出現了新的解決方案——農村電商平臺,它更有效、更方便、更經濟。過去的農民,面對的是一個村、一個鎮的市場,這個市場很小、很局限,現在的電商平臺可以幫助農民直接面對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大市場,而且跨越了諸多的中間渠道。德清縣的淘寶中國館開館才一年多,其運營能力和影響力正在快速提高,雖然還暫時不能完全解決老丁老馬們的問題,但有理由相信,資訊經濟的洪流將最終化解“增産不增收”之困,隨著農村電商的推廣和普及,農民的境遇必將大幅改觀,這非常值得期待。

  (作者為《大數據》、《數據之巔》的作者,阿里巴巴副總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