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存款保險制度釋放銀行業變革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4-01 02:32:1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金融觀察

  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後,中國銀行業將失去國家信用支援的全額擔保,從而對銀行的經營産生直接影響,如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有所增加,資本充足率要求提高。但更為重要的是,存款保險制度深刻改變銀行業生態,釋放金融改革空間。

  繼利率市場化後,金融改革的又一隻靴子——存款保險制度昨日正式落地。從去年11月30日的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到3月31日的正式發佈,實施方案經過反覆研究和論證,各方面已達成共識。

  從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實踐看,顯性存款保險、金融監管當局的審慎監管和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機制已經成為各國金融安全的三道重要防線。2010年12月,國際存款保險人協會(IADI)與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聯合發佈《有效存款保險制度核心原則及符合性評價方法》最終版本。對照這一文件,中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前提條件已經具備。

  根據今日公佈的條例可以發現,中國存款保險制度的框架設計主要有幾個特點,一是強制加入。對中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採取一致的方式,促進了銀行業的公平競爭。特別是不光是銀行,全部存款類機構都需要強制投保,以防發生恐慌性擠兌。也就是説,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約束。二是差別費率。存款保險機構根據銀行的風險大小制定不同的費率。三是固定保險限額。將同一存款人在同一投保機構的存款賠付限額設定為50萬元,而這一賠付限額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後,中國銀行業將失去國家信用支援的全額擔保,從而對銀行的經營産生直接影響,如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有所增加,資本充足率要求提高。但更為重要的是,存款保險制度深刻改變銀行業生態,釋放金融改革空間。

  比如,有利於打破理財剛性兌付怪圈。2013年以來,泛資管時代加速來臨,資産管理行業已率先成為混業經營的試驗田和主戰場,實現了超常規發展。雖然從法律和合同上找不到依據,但資産管理行業現實操作、監管指導以及投資者的預期上,均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剛性兌付“幻覺”。剛性兌付背後,絕大部分依賴於銀行信用,而由於中國存款保險制度的缺乏,銀行信用實際上很大程度依賴於政府的隱形擔保。在畸高的無風險收益率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是扭曲的,其資産配置也是扭曲的。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一大任務就是通過存款保險制度重塑投資者的風險和收益意識,實現風險收益還是逐步匹配,提高利率市場和産品的定價有效性,並引導居民正確地進行資産配置。只有打破剛性兌付幻覺,避免“資管泡沫”所帶來的虛假繁榮,才能進一步施行私人銀行、理財子公司化等機構改革。

  存款保險制度同樣有利於中國銀行業良性重組。中國銀行業對實體經濟服務不夠招致詬病,但並非機構數量不足,相反恰恰是機構粗放型設置的結果。無論銀行大小,均業務模式趨同,主體業務集中在存貸市場,大部分利潤來自於存貸差,目標客戶普遍都集中于大型國有企業、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等。中國銀行業同質型銀行太多了。如同十年前證券業洗牌一樣,中國銀行業也需要壯士斷臂求生存。存款保險制度,作為一種有效的處置手段,有效阻斷風險的蔓延,避免市場震蕩,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面對加速變革的金融大時代,中國銀行業需要儘早對産權結構、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資訊披露、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相應的適應性安排。

  □史晨昱(學者,資深金融人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