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如何打好“存款保衛戰”已成銀行業最大壓力
- 發佈時間:2014-12-17 07:17:09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12月16日,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4)》(下稱報告)。在1181名受訪銀行從業者中,大多數人認為打好“存款保衛戰”成銀行業當前最大壓力,並表示尤為關注來自房地産和産能過剩行業的風險。
打好“存款保衛戰”成最大壓力
報告顯示,72.7%的受訪者認為“增加存款”是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壓力。受訪者表示,銀行負債業務壓力的主要來源於存款利率市場化加速、其他網際網路理財産品分流銀行存款、表外銀行理財産品的替代、大客戶議價能力的提升、貨幣市場基金對活期存款的替代等因素。
受訪者預測,銀行負債業務壓力的上升,在未來將成為常態。對於負債來源的拓展,將近80%的銀行從業者都認為要堅持穩定和擴大一般儲蓄存款。其次,商業銀行要通過發行保本型理財産品等創新性存款産品來拓展負債來源,並選擇同業存款和債券市場融資。
最關注房地産和産能過剩行業風險
報告認為,在當前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面臨著嚴峻的風險形勢,尤其是不良貸款率的反彈現象值得關注。
受訪者認為,房地産市場調整帶來的信用和市場風險是他們最為擔心的風險。“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部分地區房地産行業仍將處於去庫存化週期,房地産價格波動具有不確定性。”報告認為,由於各地優化産業結構、化解過剩産能也在持續推進,商業銀行承擔了較為複雜的風險敞口。
從地域來看,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依然是銀行家關注的重點區域,未來一段時間內不良率上升可能性最大,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整體回落、融資性擔保鏈斷裂風險和民間融資風險都是主要誘因。
面對今年以來不斷增加的不良貸款,受訪者認為應加強貸前調查和貸後持續監測,並建議制定合理的不良貸款指標,推進落實“雙控”管理量化方法,完善抵質押等風險緩釋手段。
私人銀行業務被個人消費貸款業務超越
在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方面,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個人消費貸款已經超越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等業務,成為個人金融業務未來發展的最重要方向。
受訪銀行從業者認為,私人銀行業務發展停滯的主要原因是發展模式定位不清,服務同質化嚴重,專業人才短缺及産品創新不足。此外,私人銀行的客戶基礎不穩定,忠誠度低,也成為限制私人銀行發展的重要因素。
報告認為,商業銀行對個人客戶的服務逐漸轉向大眾化,隨著居民收入及消費能力的逐漸提升,個人消費信貸市場潛力巨大。
擔心民營銀行産生“鯰魚效應”
報告顯示,受訪者普遍對於民營銀行持保守的中立態度,將近一半受訪者認為民營銀行發展前景“一般”。
受訪者認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有利於引導民間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規範民間借貸發展,降低金融體系風險。但他們同時擔心,民營銀行的設立將産生“鯰魚效應”,對規模、定位近似的城商行和領域重合的小微貸款業務産生的衝擊最大。
對於民營銀行的發展模式,受訪者認為民營銀行應在特定區域設立機構,併發展以吸收小額存款、發放小額貸款為主要業務的“小存小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