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福:破解病毒密碼

  • 發佈時間:2015-04-01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福的名字,似乎總是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頻繁進入公眾視線。當禽流感大流感、人感染豬鏈球菌、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來襲時,他組織協調多家單位緊急攻關。

  就在去年,他的身影還活躍在非洲埃博拉疫區,這位勇上前線的科學家坦言,“我們這些研究傳染病的人,每逢重大自然災害,總是衝在第一線,因為‘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而我們的工作就是防止‘大疫’的發生。”

  性格倔強直爽卻不失幽默,科研中追求完美,生活中“真”字當頭,這很符合“天蝎男”的典型特質。

  和記者的微信對話中,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福最常提到的卻是“我們實驗室……”,並笑言自己這麼多年都在“表面文章”中追求完美。

  “表面文章”中追求完美

  “深入研究細胞的表面,搞明白病毒是怎麼侵入細胞,這就是我們所做的‘表面文章’。”高福的解釋風趣而形象,“近期在攻關新發、突發病原的跨物種傳播機制,比如病毒和細胞之間、免疫細胞和被感染細胞之間的界面上發生何種作用,它們如何互相識別,又是怎樣進行‘對話’,繼而干預這種‘對話’發現新的防治靶點與措施。”

  顯然,做好“表面文章”並非易事,要做到完美更是難上加難。“H7N9研究要做就做世界一流。”高福終用實力證明並非妄言。

  多年來,高福帶領的研究團隊最早弄清了禽流感病毒“H5N1型”異種間的感染機制。而在非典大流感、禽流感“H7N9”與新型病毒領域,屢獲新突破併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時光倒回至2013年,面對突如其來的H7N9疫情,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聯合攻關團隊後,時任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的高福帶領團隊投身H7N9病毒分子機制的研究中。

  “國家並沒給我們限定出成果的時間,我們根據積累的經驗做好時間安排,定好計劃就開始夜以繼日的科研,但是突如其來的新病毒在和我們競爭時間。”高福回憶説,當時全國有十幾個研究團隊在攻克H7N9病毒,但各團隊都有自己的研究側重和強項。高福團隊專注于兩件事:研究宏觀生態和分子機制,美國、英國還有荷蘭都在做,“不過我們趕在他們前面做出來了。”

  在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上,高福團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文章”,在國際上發出了擲地有聲的中國聲音:不僅從宏觀生態學解答病毒的來源,也就是溯源研究,最後定位於活禽市場;而且從分子水準解答了H7N9病毒能感染人的原因,從而為人類預防、控制甚至攻克傳染病毒奠定基礎。

  生性倔強改寫命運

  “20世紀60年代生人往往都懷有一份‘科學理想’。”高福坦承,自己打小就有做科研的夢想。

  高考時,他和第一志願失之交臂。幾經輾轉,最終踏進了山西農大的校門,然而,他被分配到並不感興趣的獸醫專業。有些人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而有些人卻很明瞭想要什麼然後放手一搏,高福就是後者。

  從大一下學期起,高福定下目標改投傳染病學專業。在完成本專業學業的前提下,他擠出時間學習英語、傳染病學和微生物學。對他而言,最大的難關不是跨專業,而是18歲之前就沒有接觸過的英語。為了提高詞彙量,他背過字典,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從路易·巴斯德等微生物界知名學者的傳記中吸取養分。

  大學畢業後,高福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生。自此,他的人生因倔強地堅持轉換到新的跑道。

  搞科研腦子要時刻準備著

  “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高福將巴斯德的名言銘記於心,這也成為潛心科研、甘於寂寞的原動力。

  2013年,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不期而至。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高福團隊很快揭示了它是如何侵入細胞的。直到前幾天,一位外國科學家在開會時還問:你們怎麼在四、五個星期之內,就能把受體、病毒和蛋白之間互動的機制就破解了?

  “這源於我們實驗室多年來從事相關分子研究,從前期佈局到技術積累、分子儲備都做的很好,團隊成員也保持著對科研的敏感性。”高福説,搞科研要有隨時準備的意識和長期積澱的思想。“要想成功必須要有prepared mind,也就是腦子要時刻準備著。”

  他經常和學生開玩笑説,你看見人家在釣魚、聊天,可人家腦子裏同時想著新的ideas(想法),還思考著釣到科學、工作的“大魚”。那些不經意蹦出來的想法,恰恰是在日常的長期儲備中觸動後激發的靈感。

  科學,是用無數次的失敗換來的1次成功。“你今天看見我在《科學》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卻不知道我已經被拒絕過99次了。”高福説,做科研就像打仗,失敗了就找出原因繼續進行,只有這種心態才能搞好科研。

  真字當頭的性情中人

  較真但不較勁,這位“真”字當頭的性情中人,從求學到科研再到生活中歷來如此。

  “隨著年齡增大,好像除了工作沒剩下什麼愛好了。”高福坦言自己從小就喜歡交朋友,交不同的朋友能提升自己。遇到困難時,性格開朗的他不會把問題憋在心裏,而是選擇和朋友聊天。面對壓力,他不會鑽牛角尖,而是做一些喜歡的事情,比如看看書、看個電影。

  高福説,人的成長總伴隨著障礙和困難前進,否則就不會進步。“像我們做實驗科學的人,100次中幾乎99次都是錯誤的,能有一次成功就很不錯了。”

  化解壓力時會讀書,心情不好時給花澆水、給鳥喂食,高福轉移注意力不是逃避問題,而是在平息心態後再找答案。他喜歡讀傳記,並且看不同作者寫的版本,丘吉爾的傳記就看了幾個版本。“看過撒切爾傳,不瞞你説還看了林徽因的傳記,看這些人文的東西對人生有不同的啟發。”高福説。

  “沒有大把的時間娛樂,但我也不會落伍。凡是社會上流行的、熱點的事物,我都會抽時間去了解。”高福最近在讀比較火的大數據,“不管是科研還是管理,都需要緊跟時代。”

  如同多數性情中人,高興時會放聲唱、大聲喊,尤其在科研中有新發現時,高福還效倣西方人,帶著大夥去酒吧慶祝。

  科研和管理並不矛盾

  和高福的交談,是在數次碎片化的時間中進行。長長短短幾十條微信對話,他有問必答、舉一反三。常人晦澀不解的專業術語,他也會耐心細緻地釋惑。儘管行政職務纏身,他終不忘自己的老本行,頻繁出差、忙於學術交流,並熱衷將國外的最新理念引入國內。

  科學無國界,傳染病同樣如此。在破解病毒密碼的過程中,高福所做的研究必然是國際化的。

  “作為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資訊交流很重要,現在對正常的科研交流的看法有點過激。”高福稱,國際上科學家的出差頻率很高,他們一年中在世界各地做報告、交流科學思想。“現代科學發展太快,搞科研的人如果關起門來自己玩,就永遠做不成大家,更做不到國際一流。”

  在他看來,身兼科研和管理于一身並不矛盾。“用毛主席的話來説,既要看到樹木,又要看到森林。”高福解釋説,學術有專攻的人注重細節,科研管理者則側重宏觀掌控,“一個在行的科研管理者,要看到樹木更要看到森林,我努力朝兩者合二為一的方向努力。”

  “我們實驗室在埃博拉的科研攻關上也是蠻拼的,最近爭取在國際上做出點擲地有聲的成果,到時歡迎你來報道。”採訪結束時,高福不忘用“我們實驗室”來結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