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製造是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

  • 發佈時間:2015-04-01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聲音連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

  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眼下實施“中國製造2025”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未來10年,製造業將因此出現哪些改變?與另一個製造業大國——德國提出的“工業4.0”相比,有哪些異同?一時間,社會各界對“中國製造2025”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這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他介紹説,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但中國還不是製造業強國,還有一批重大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還缺少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我們還需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去轉化、去努力、去奮鬥。”

  苗圩説,我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分三步走,完成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希望通過這十年的努力,中國能進入全球製造業的第二方陣。”

  通常認為,目前美國處於全球製造業第一方陣,德國、日本處於第二方陣,中英法韓處於第三方陣。

  不只是中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發達國家也紛紛作出製造業發展戰略部署,例如同是製造業大國的德國提出了工業4.0計劃。各國都希望借助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加強對産業制高點的爭奪。“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有何差別?

  苗圩介紹説,“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既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從時間段上看,德國實現工業4.0大體需要8—10年,和“中國製造2025”基本在一個時期。從內容上看,德國工業4.0和中國提出的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發展物聯網或工業網際網路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説有什麼不同,就是我們的發展階段、發展水準不同。德國總體處在從3.0到4.0發展的階段,我們的工業企業有些可能還要補上從2.0到3.0發展的課,然後才能向4.0發展。我們要結合中國工業企業的實際,把發展的路徑選擇好,走一條更好更快的發展道路。”

  在“中國製造2025”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智慧製造,而智慧製造也將是落實“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的一個重要抓手。

  “推動智慧製造是解決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苗圩説,“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佔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我們認為,網際網路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要搶抓的制高點,而主攻方向則是智慧製造。”

  什麼是智慧製造?通常認為,智慧製造就是生産全週期從自動化升級成智慧化,即擴展到“工廠+資訊系統”替代人的控制、“生産線+感測器”替代人的監督、“精密加工裝備+演算法”替代人的技藝等,進而出現“智慧工廠”“無人工廠”。

  “推動智慧製造,網際網路技術跟工業的融合非常重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第一次提出了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説,“兩化融合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比如産品的個性化,定制傢具等;還有製造業服務化,比如一些工程機械企業售出的設備當中有通訊模組,可以遠端實時監控機器的運作情況,提供遠端維護;還有流程虛擬化,在製造之前通過虛擬製造讓製造更加高效、精準,提高産品品質。國內的很多企業已經在實踐這些。”

  “但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智慧化方面。”苗圩説,過去使用的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設定的程式作業,並沒有人工智慧。所以出現過有人在修理機器人的時候,忘記關閉電源,機器人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死的情況。我們在高端的感測器、重要的作業系統、數字化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智慧化的水準,這樣才能達到智慧製造的要求。

  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參與國家組織的關於智慧製造重大工程的研究,計劃從今年開始花大約3年時間,選擇部分區域、行業進行試點和示範,並在這些示範區域中選擇六大領域進行智慧製造的探索,在全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新模式。(據《人民日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