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米們如何破局?

  • 發佈時間:2015-04-01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去年第四季度愛立信向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小米侵犯其專利以來,小米麵臨的專利困局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就在3月23日,再度有新消息傳出,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發佈最新文件,宣佈愛立信起訴小米侵權案將於今年5月21日開庭,屆時雙方將就侵權案展開辯論。

  伴隨産業升級和國際化的推進,中國企業遭遇的專利糾紛呈越演越烈之勢,電子、電氣、通信、醫藥等行業都是專利糾紛的高發地。

  小米身陷專利戰

  去年年底,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做出裁決,禁止小米手機進口並在印度銷售。原因是瑞典電信設備廠商愛立信起訴小米,稱後者使用自己的技術專利,但拒絕支付相關費用。印度法院的禁令,為小米在該國市場商業計劃製造了不小障礙。

  根據市研機構的數據,自去年7月份登陸印度,小米第三季度已拿下印度市場1.5%的份額。但是好景不長,面對愛立信的訴訟,法院向小米下達禁令。直到去年12月,法院才允許小米手機在印度恢復銷售。不過,愛立信隨後發佈聲明稱,印度法院授予小米臨時許可,小米可繼續向印度進口基於高通晶片的手機,但前提條件是小米要為每台設備預繳100印度盧比。愛立信説這是法院在其展開細緻調查前的一項臨時決議。

  小米麵臨的專利紛爭不只發生在國外,在國內,小米連續遭遇專利糾紛,華為、中興在國內向小米等廠商發出專利律師函,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公開演講中,指責小米侵犯別人專利,並稱這是“小偷”行為,將小米公司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當2015年開始時,小米麵臨的專利問題,並沒有由於時間的推移而被人遺忘,3月23日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發佈最新文件又一次讓小米的專利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記者就此事聯絡小米專利總監張亮、原智慧財産權總監徐偉鋒、總裁助理吳海濤,他們均不願對此事發表評論。徐偉鋒則表示,他剛接受新的任命,到小米的關聯公司任職,不再方便對專利問題發表觀點。吳海濤表示,不確定現在是不是合適的時間點接受採訪。

  在今年兩會期間,雷軍發表公開講話時表示專利戰是小米的“成人禮”。他説,“專利戰幾乎就是手機行業的拳王爭霸戰的一部分。看一下蘋果被訴訟多少回,三星被訴訟多少回,蘋果和三星互打多少回,專利是智慧手機行業遊戲規則。起訴我們,説明我們已經進入了規模。”作為手機行業遊戲規則一部分,雷軍説,小米第一天做手機,就預計會面臨專利戰,目前小米做手機時間還太短,專利積累需要時間。

  國際化,專利是頭等大事

  正如雷軍所説的專利積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但它卻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必備“技能”。專利糾紛一直都是國際廠商市場博弈的重要手段,哪怕是如同蘋果與三星這樣的行業領頭羊,專利官司亦非常頻繁。國內廠商中,即便是華為、中興等以研發和創新為支點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也面臨著來自其他廠商的專利糾紛,只因國際市場上的遊戲規則要比國內市場複雜嚴格得多。

  海外擴張就必須遵循國際化的規則,而專利授權對於中國手機廠商而言,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必經之路。

  國內諸如小米、魅族等國産品牌想要向海外市場擴張,專利是阻礙其發展的頭號敵手。以這次起訴小米的愛立信來説,它在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共申請了22830項專利合作協定,其中落地中國3742項,超過美國的3525項,僅次於歐盟的6495項。而印度、南韓的落地數量分別為1568、1423項。業內人士表示,“同一項專利在不同國家採用的是一份文件,只是翻譯成了不同語言。愛立信在訴訟中提到的8項專利,在中國和印度的權利是一致的”。“在印度侵權成立,在中國同樣適用。不在中國起訴,大概有一些另外的不足道的原因”。

  即便是專利官司纏身,也不能阻擋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熱情。3月,小米科技總裁林斌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小米和愛立信在印度的專利糾紛對於小米的手機業務無影響,專利官司打打談談,業務還是照常營運,專利官司不會讓小米退出印度市場,反而考慮在印度當地開設製造工廠。為什麼智慧手機的專利戰爭在印度爆發?因為印度作為全球第二的手機市場,成為了許多中國智慧手機企業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步。

  想要在海外市場立足,除了專利交叉授權、繳專利費外,國産手機廠商還可與通過和國外品牌合作避免這一糾紛。如何在不斷擴張的同時解決專利問題,是擺在小米、魅族等廠商目前急需解決的。

  低研發成本必須付出的代價

  早在兩年前,雷軍就曾預見小米將遭遇專利糾紛。實際上,小米對專利問題的重視從其人才結構可見一斑,小米專利總監張亮和原智慧財産權總監徐偉鋒都有十分優秀的專利背景,另有不少高管也擁有專利出身背景。然,強有力的專利人才隊伍仍不能解決小米麵臨的“戰爭”。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於2010年4月,是一家專注于高端智慧手機、網際網路電視自主研發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小米手機、MIUI、米聊、小米網、小米盒子、小米電視和小米路由器是小米公司旗下的核心業務。根據其官方介紹,小米公司成立短短幾年的時間,已經在出貨量上達到了世界第三,國內第一的水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在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小米一直在走低成本、低研發路線。這一路線在幫助小米以價格優勢贏得市場,不可避免的,它會陷入國內外的專利紛爭之中。

  面向市場競爭,企業的自身實力成為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企業必須對智慧財産權更加重視並有所積累,長期投入研發資金和專業團隊,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研發投入的高低是公認的評價一個公司的創新能力的因素之一。

  曾經一篇《華為身處創新者的窘境而渾然不覺》將小米模式作為衡量IT企業發展模式優劣的標準和樣板,引發不小的辯論和爭議。對此,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回應稱“未來5至8年,會爆發一場專利世界大戰,華為必須對此有清醒!”當時,人們就是紛紛揣測這句話是説給小米聽的。

  中國企業如何破專利困局

  隨著“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過渡,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加大智慧財産權投入。但儘管如此,由於中國企業起步較晚、研發力量相對薄弱,在智慧財産權問題上受制於人,因此,其在初成規模、走出國門之際,便會遭遇越來越多的專利糾紛。

  除了小米公司之外,中國還有大量的科技企業存在成立時間尚短、專利儲備不足、或是專利意識不強等問題,如何讓這些公司能化解專利糾紛的困局,是一個亟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企業面對專利糾紛的態度應該是積極的,仔細評估企業面臨的風險,切忌不能採取回避的戰略”,華為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説,“早年因專利問題華為也曾被思科、摩托羅拉等不斷告上法庭,即便是現在華為一年還要交好幾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但這換來了幾百億美元的年銷售收入”,“對華為是划算的”,他説。

  另一方面,專利的糾紛也讓更多中國企業看到了自身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你自己不在研發上投入,就要為專利技術買單。不能説有投入就有回報,但沒有投入就一定沒有回報”,一位業內人士總結説。如果沒有研發投入保障持續的創新能力,一個公司的倒下速度將比它崛起的速度更快。雖然各個公司、各個國家表面上拼的是專利,但是,專利背後代表的産品創新才是其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移動互聯網産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説,小米一直以來追求商業模式的創新,這一切在專利面前再難持續。他認為,小米手機之前一直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出售,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為研發和專利買單。“算上專利費,小米不會比其他手機便宜”,他説。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專家都認為,當企業面臨專利封鎖時,收購是相對簡單便利的處理方法。收購,然後與其他人實現專利交叉授權,最後實現自主研發是一種較好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遭遇國際專利糾紛時,個體的力量往往顯得很弱小,此時,國內企業可以結成聯盟或通過行業協會出面來解決糾紛,特別是對那些索價過高的訴訟或許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實際上,經歷一輪一輪的專利戰洗禮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識到了專利的重要性。2014年12月,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在日內瓦發佈的《2014世界智慧財産權指數》顯示,全球專利年申請量繼2013年再度強勁增長,這其中尤以中國專利申請增長的勢頭最為迅速,在全世界近260萬件專利申請中,約有1/3是中國提交的,其次是美國和日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