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門峽:仰韶文化穿越古今

  • 發佈時間:2015-04-01 00:31: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河湯湯,崤函巍巍。

  “黃河明珠”三門峽,位於河南省最西端。這裡是中國早期文明的聖地,仰韶、廟底溝、北陽平……閃耀在母親河畔,在三門峽的片片阡陌田野中綿延數萬里、縱橫數千年,開創早期中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

  仰韶文化是“早期中國”和華夏文明的母體文化,其絢麗多姿的彩陶花紋開啟了華夏族群浩蕩洪流的先河。

  中華民族從遠古走來,跨越很多階段,仰韶文化便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它是華夏子孫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嶺,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源頭之一。

  仰韶文化,因在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被發現而得名。

  有人説,我們民族之根究竟有多深,去仰韶文化遺址看一看就知道了。

  初春的仰韶文化遺址,安逸地沉靜在廣闊的田野上。阡陌之上,一簇簇盛開的迎春花,傳遞著紅土地的芬芳。該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最著名的文化遺址之一,北依韶峰,三面環水,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土層堆積厚度2米至4米。這裡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曾是祖先狩獵、漁牧、定居的理想場所。

  走進仰韶文化遺址,沿著通道前行,裸露的灰土層截面深淺不一,蘊含著遠古豐富而神秘的資訊,濃縮著中華文明的DNA。在這裡細細分辨、輕輕觸摸,穿越古今的時空之門仿佛瞬間開啟……

  仰韶文化 輝映千古

  五千年,淡去了多少故事,淹沒了多少煙雲,但仰韶文化璀璨的光輝依然映照在這片土地上。

  仰韶文化誕生在西元前3000-5000年,以其分佈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的一支主幹,它的發現讓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找到了源頭。

  1920年,一個叫安特生的瑞典人來到仰韶村,發現了遺落在地面上的粗製彩陶,推斷出此地埋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文化寶藏。穿越歷史滄桑的仰韶文化閃爍著珍珠般耀眼的光芒,震驚世界。

  1921年的秋天,經中國政府批准,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在仰韶村進行了首次發掘。根據出土文物,確認是我國遠古文化的遺存,由此掀開了華夏祖宗生活的神秘面紗。研究發現,早在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黃河兩岸開始農耕生活,他們用石刀砍東西,用粗陶器盛裝穀物和水,用石鏃狩獵,還有圍著草裙的婦孺,在閃爍著星星的夜晚跳著舞蹈……一幅幅既原始又文明的生活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

  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再次進行了小規模發掘,發現這裡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依次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及龍山文化中期。

  專家認為,仰韶中期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周鄰文化的影響極其廣泛和強烈,其影響的範圍東達海濱、西抵青海、北到遼西、南至江漢和太湖流域,促進了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加快了各地文明的進程。也可以説,仰韶文化在同時代文化中發展水準是最高的,這種領先性在仰韶文化中期階段表現得尤為明顯,為後來華夏文明走向強盛奠定了基礎。

  1961年3月,國務院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組織中、美、英、日等國的考古專家進行國際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也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數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説明中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

  這一次發現,使三門峽地區的人類歷史活動從新石器時代上溯到更為久遠的舊石器時代。在三門峽、靈寶、澠池、盧氏等地均發現了舊石器時代遺存或古人類化石,其時間跨度幾乎涵蓋了整個舊石器時代,這裡也成了河南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最為重要的地區之一。

  仰韶文化遺址從發現至今90多年,共經過三次發掘。研究發現,仰韶文化主要以渭、汾、洛等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共發現遺址5000多處,出土的各種器物代表了不同時期祖先們生産生活的文明層次。尤其是那些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甑、灶、鼎、碗、杯、盆、罐、甕等日用陶器,其表面用紅彩、白彩或黑彩畫出絢麗多彩的幾何形圖案和動物形花紋。其中人面形紋、魚紋、鹿紋、蛙紋與鳥紋等形象逼真生動,不少出土的彩陶器為藝術珍品。它所反映出的精湛藝術成就及珍貴的文化價值,在世界遠古彩陶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仰韶彩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先民們智慧的結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標誌,所以仰韶文化又稱“彩陶文化”。

  發生在新石器時期、黃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不僅是漢民族“通向遠古文明的窗口”,而且其彩陶藝術開了我國彩繪藝術的先河,見證了中國文化從原始向理性的演變,其文化之光照耀並影響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思維與表達。如今,那些穿越時空與人類對話的彩陶,猶如遺落在人間的一把把鑰匙,打開了人類文明的寶藏,華夏文明的第一束霞光從這裡開始,照亮和開啟了人類的智慧之門。

  與此同時,仰韶文化的發現,開啟了中國考古學濫觴,揭開了早期中國考古研究的扉頁,填補了遠古中國文化發展史的空白。

  90多年來,澠池縣仰韶村一直是中外學術界的關注焦點和人們嚮往的古文化聖地。

  考古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星燦説,“仰韶文化使中國考古事業有了開端,沒有仰韶文化的出土發現,就沒有中國的考古。距今約5500年的仰韶文化,確立了中國史前文化的地位,它不僅使‘中國無石器時代’的説法不攻自破,而且‘仰韶文化’也是中國考古學史上出現的第一個以遺址地小地名命名的考古學文化,這種命名方法後來也成為中國考古學文化命名的通則而沿用至今。仰韶村遺址的發掘,也被視為西方近代田野考古學真正傳入中國的標誌性事件。”

  仰韶文化的發現,也使得文化積澱厚重的三門峽及澠池縣仰韶村因此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著名學者余秋雨曾沉醉於此,並動情地説:“仰韶文化的發現,就是我們民族童年的歌聲,使一個壯士重新站立在地球上。”

  文化遺産保護 永遠在路上

  是沉寂五千年的彩陶橫空出世,還是遠古先祖隔空與人類在此對話……矗立於仰韶文化遺址上的仰韶文化博物館是一座造型獨特、氣勢恢宏的精美建築。

  2011年,仰韶文化發現90週年之際,這座投資5000萬元,佔地43畝的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著海內外絡繹不絕的遊客驚艷的目光。這座全國最大的仰韶文化專題博物館,只是澠池縣10年內投資3億元建設仰韶文化産業園的一部分,也是三門峽市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一個縮影。

  理念決定未來,思路決定出路。

  近年,守護著仰韶文化這份祖先給予的寶貴饋贈,三門峽市及澠池縣在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産上,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説:“歷史文化是我們傳承中華文明、建設文化強市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積極探索如何保護利用仰韶文化遺址,全方位、立體化地推介仰韶文化品牌,使之成為三門峽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助推器。”

  (下轉第六版)

  三門峽賦

  □韓邦亭

  豫西明珠,第一壩涵清瀉玉;中原巨鎮,金三角致美增祥。隔河以呼晉地,越山而望南陽。接長安之王氣,採洛陽之菲芳。近觀長流之浩漫,遠屬邦畿于夏商。歷秦漢而代序,騰盛世之崇光。

  若夫奏德音于赤縣,毓文明以發祥。古民服田,居仰韶于勝址;軒轅鑄鼎,傳啟世之典常。虢墓現青鋒,銅心玉柄;晉禮傾社稷,齒寒唇亡。白馬奇譚,推物理而知謬;青牛紫氣,著瑰論以顯揚。林中撫弦,魏仲先之古雅;軍前蕩寇,張伯玉之雄強。植甫極貞明,廣種桃李;靖華多著述,近承義方。見人文之博洽,張古韻于昊蒼。

  爾乃遊都市之殷庶,驚巨變于滄桑。美政和諧,傳嘉惠于百業;高橋宛轉,係康衢于十方。五基地格局秩秩,九鏈條産業煌煌。涉澗河而弄碧,釣平湖以含滄。秀木排雲,舞婀娜之青柳;重樓拔地,承俊彩于亢陽。綻鮮葩于豐歲,覽風物之阜昌。展千姿于庫區,天鵝起舞;通三省之商貿,修軌益彰。

  至於河山峻秀,客子開吭。問陜州于封邑,懷舊治之甘棠。吟唐宗之佳句,訪上官于軒房。迷仙境于雲蒙,石投古洞;禮佛蹤于熊耳,碑佇空廂。豫西峽珠飛練舞,大淙潭水落虹翔。觀勝概于三門,槽道避險;尋禹跡于砥柱,中流引航。亞武山之奇險,玉皇尖之蒼茫。集萬類之閒美,醉好景以銜觴。

  大禹治水之地,秦趙會盟之鄉。居厚壤而隆盛,感民風之淳良。銘曰:三門福地,瑞鳥回翔。天賜煤鋁,浪接銀潢。名城扈扈,大國堂堂。齊開懋業,水遠山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