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經濟下行 要更重視低收入群體生活改善
- 發佈時間:2015-03-30 07:47:32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需要,但要注意到,經濟增速放緩對低收入群體收入和生活的影響更為明顯,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非穩定就業者、農業從業人員,收入狀況受經濟下行衝擊較大
中國經濟內部巨大差異的存在,決定了轉型調整對不同區域、不同産業、不同人群的影響是不同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民生指數研究”課題組2014年對八個省(市)9616個城鄉居民的調查顯示,在年收入較上年下降的家庭中,家庭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受訪者出現收入下降的比例最高,達到28.09%;其次為家庭年收入1萬—3萬元受訪者,佔26.83%;家庭年收入3萬—5萬元受訪者認為收入下降的比例為20.80%。
經濟增速放緩對低收入家庭影響更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經濟結構的調整會導致一批傳統産業、過剩産能面臨淘汰和轉産,勞動者失業、轉崗和就業不充分的現象將明顯增加。因缺乏技能而不能適應新崗位和新業態需求的勞動者將首先受到影響。調查顯示,1435個家庭收入下降的受訪者中,無技能人員的比例達到78.47%。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和初中的人群家庭收入下降的比例最高,分別佔到了24.49%和22.27%。同樣,難以適應經濟新變化的中老年勞動力也更容易受到影響。40—50歲和50—60歲受訪者認為家庭收入下降的比例分別為24.20%和21.61%,比2013年調查分別高了12.57和11.07個百分點。
其次,市場需求下降,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的非穩定就業者會遭受更嚴重的收入下降,包括城鄉自營工商業者、臨時聘用人員等。而這些非穩定就業者,相當一部分屬於低收入群體。
三是城鄉發展的不均等,在經濟價值剩餘通過農村轉移勞動力、農産品産銷利差從農村向城市流出的格局尚未改變的條件下,經濟減速會更大程度擠壓農業與農村發展空間。而大量的低收入群體分佈在農村、從事農業。2014年全國食品價格上漲3.1%的情況下,農産品生産者價格卻下降0.2%。農業生産者不僅未能分享農産品價格增長收益,其利潤空間還進一步被擠壓。
穩定就業、提高技能,不讓經濟下行對低收入群體造成過多影響
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下降對家庭生活造成的影響相比其他人群更明顯。因為隨著收入水準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會下降。相應的,收入水準越低的家庭,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費的支出比例會更高。在當前衣食等基本生活用品價格仍在小幅上漲的情況下,收入下降有可能導致低收入人群生活出現困難。經濟下行對不同收入階層的不平衡影響,也會擴大收入差距,不利於建設諧社會和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引起相當重視,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不讓經濟下行對低收入群體造成過多影響。
當前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應重點在四個方面著力。
其一,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就業技能。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擴大公益性技能培訓、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對低收入人群的覆蓋率。重點圍繞新興産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對失業、轉崗的低收入群體的再就業技能培訓給予免費支援。
其二,支援低收入群體的穩定就業。促進就業吸納能力強的社會服務業發展,以財政購買服務的方式增加公共服務崗位,規範政府和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管理辦法,明確對其的基本工資標準和要求參加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險,著力實現低收入人群的穩定就業。
其三,加快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支援以農戶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現代化轉型,通過向二、三産業延伸與融合發展發揮價值倍增效應,提高農村居民收入。
最後,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調查顯示,家庭收入3萬以下人群獲得社會救助的比率只有23.37%。在經濟進入減速調整時期,更應該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擴大對低收入人群的救助範圍和支援力度,竭力緩解經濟下行對城鄉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的衝擊。支援産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産業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對吸納這些人員再就業的單位給予一定的獎勵政策,對這些人員的創業給予政策貼息、免擔保的小額貸款支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民生指數研究”課題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 程鬱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