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四個一批”全面推進低收入農戶增收

  • 發佈時間:2014-12-20 03:32: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慶國

  針對農民低收入成因,日前,北京市提出按照“四個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斷完善監測、考核、獎勵等各項工作機制,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全面推進低收入農戶增收工作。

  促進轉移就業增收一批

  工資性收入是低收入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首要渠道。

  近年來,北京市通過完善落實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積極開發就業崗位、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促進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

  一是制定就業促進政策。實施用人單位招聘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單位招用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可享受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健全外出務工人員的交通補貼等政策,鼓勵低收入勞動力外出務工。二是實施就業援助政策。通過實施“零就業家庭”、“純農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政策,做到發現一戶、幫扶一戶、消除一戶,實現“動態歸零”;加強對就業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力度,提供“一對一”就業幫扶活動,確保有就業意願的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全部實現就業,並對低保家庭的年度內高校畢業生給予求職補貼。三是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大力開發農村護林、管水、護路、保潔等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鼓勵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工程建設中優先吸納本地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四是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免費為低收入農戶勞動力開展廚師、面點師、工藝編織等就業技能培訓。

  發展産業增收一批

  産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是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基礎和源泉。

  近年來,北京市、區縣兩級積極統籌各類涉農政策、資金和社會幫扶資源向農村經濟薄弱地區傾斜,大力扶持低收入村、農戶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産業,不斷拓寬低收入農戶增收渠道。

  一是安排市、區縣財政專項資金,扶持低收入村、農戶發展雜糧、藥材、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種植業項目,品種換優、土壤改良、節水灌溉、新技術引進等果園升級改造項目,以及觀光采摘休閒農業園、民俗旅遊村(戶)提檔升級等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二是實施“低收入村百村萬戶一戶一棚援助型設施農業工程”,按照溫室每畝補貼4萬元、大棚每畝補貼1.5萬元的標準,扶持低收入農戶發展設施農業。三是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引導溝域建設投資向低收入村、農戶集中的農村經濟薄弱地區傾斜,大力實施環境整治、生態建設、基礎設施、新民居建設等工程,著力培育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為主體的特色産業形態。四是支援低收入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扶持合作社品牌創建、市場行銷、技術推廣、教育培訓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鼓勵合作社吸納低收入農戶入社,對切實解決低收入農戶增收的,給予重點支援。

  推進社會幫扶增收一批

  社會力量幫扶是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北京市廣泛動員、積極引導和支援黨政機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等,採取發展産業、促進就業、建設基礎設施、捐資捐贈等多種形式結對幫扶低收入村。

  一是市級幫扶活動。深入開展“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促發展、促和諧”的“三進兩促”活動,將“進農村”作為重點內容,組織市直機關與農村結對共建,深入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結合部門職能,發揮組織、政策、資源、人才和資訊優勢,力所能及地解決基層實際問題;開展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組織市直機關與經濟薄弱村結對共建,通過“發展共謀、民生共促、組織共建、人才共育”,整合各種資源向經濟薄弱村傾斜,推進經濟薄弱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二是開展區縣幫扶活動。各區縣在市級活動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幫扶活動。

  此外,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央企、大中專院校、駐京部隊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部門也積極結對幫扶低收入村。

  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增收一批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低收入農戶生活的基本手段,是促進無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增收的主要渠道。

  近年來,按照“擴面、提標、完善、整合”的要求,北京市加快推進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制度城鄉一體化,農村社會保障水準不斷提高。

  一是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水準。北京市2009年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當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城鄉無保障老年人福利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二是提高新農合保障水準。北京市2002年啟動新農合試點工作,2003年全面推開。當前,新農合每人平均最低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三是提高農村低保水準。北京市2002年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當前,農村低保最低標準已提高到家庭月每人平均560元。四是提高低收入家庭救助水準。2012年,北京市首次統一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當前,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提高到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850元。符合標準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請住房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專項社會救助以及臨時救助。五是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準。北京市自1995年起施行五保供養政策,明確農村五保供養標準不得低於區縣農村居民的平均生活水準。當前,北京市各區縣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最低為年每人平均10091元,最高達到年每人平均19307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