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山墨寶為茶名

  • 發佈時間:2015-03-29 06:06:4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的茶文化,不光是人們飲茶之餘的談資,也與眾多歷史名人關係密切

  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倡導天下為公、叱吒辛亥的歷史風雲人物;而太平猴魁,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孫中山與太平猴魁之間,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民國元年即1912年的10月,時任國民黨理事長的孫中山先生,乘“聯鯨”號兵艦在長江下游考察實業。10月23日—30日,孫中山先生分別在安慶、蕪湖登岸,作短時間停留,受到兩地各界的熱烈歡迎。事前,太平茶商蘇錫岱得知消息後便通知其義弟劉敬之,指由正在蕪湖開設“南山茶號”的義兄方南山,帶上本人精製的太平猴魁作為厚禮,去蕪湖碼頭敬獻給孫中山先生。當孫中山在蕪湖鐵山休息時飲到侍者給沖泡的太平猴魁,才呷兩口就讚不絕口,連稱好茶,深為猴魁之美之奇感到興奮。乘著茶興正濃,孫中山先生欣然揮毫為方南山題了詞:“飲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無憾。南山先生鑒 民元孫文”,並蓋上印章。

  力透紙背、酣暢有力的題詞墨寶,雖字數不多,但內涵豐富,它把太平猴魁的品質,提高到飲之無憾的知己地步。既是對猴魁茶的充分肯定,也是對茶人方南山為創制猴魁茶所作貢獻的鼓勵與褒獎,更體現了孫中山先生體恤民情、關注民生、視茶人為知己的偉人風範。名茶名人,相知相識,相互交融,他的題詞已成中華茶文化的瑰寶,更見證了方南山對猴魁茶的巨大貢獻。這件事記載在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的《太平猴魁》一書中。

  方南山何許人也?他是安徽黃山區新明鄉三合村猴坑人。他自幼就迷上了茶葉,居然為此終生未娶。他從進山購茶的商人那兒得到啟發,著手改進種茶與制茶技藝,使得茶葉品質有了飛躍式的提高。1910年,他在猴坑獅形頭培育的太平猴魁,一舉奪得南洋勸業會“優獎”。1915年,已經小有名氣的太平猴魁,經當時大茶商的推薦,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方南山帶著參賽茶葉,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來到美國舊金山。他見洋人對中國茶葉不甚了解,光顧者很少,就在中華館旁的木屋開設茶室,烹泡魁茶,立時香氣四溢,吸引八方來賓,結果榮膺“一等金獎”,載譽而歸。如今,太平猴魁茶更被譽作“藏在深山的綠色金子”,深受愛茶人的喜愛。

  那麼,孫中山先生為太平猴魁茶題詞,是一時衝動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孫中山先生的出生地是廣東香山,這是一個飲茶習俗風盛之地,他從小就耳濡目染茶習俗、茶文化。後來他又一度以醫為業,對茶的功能更是心知肚明。即便是在戎馬倥傯、東奔西走的革命征途中,也依然沒有忘記中國茶。“茶為文明古國所即知已用之一種飲料……就茶言之,是為最合衛生、最優美之人類飲料!”這是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一文中,對茶葉作出的至高讚美。而在《建國方略之一:心理建設》中論及中國的烹調、飲食科學衛生時,孫中山又這樣寫道:“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於養生者也。故中國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孫中山先生為太平猴魁茶的題詞,只不過是他心中那部中國茶讚歌裏的一個漂亮的樂章罷了。而孫中山先生的這幅題詞墨寶,也已成為太平猴魁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在陣陣茶香中向世人展示,並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那段歷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