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構建東亞經濟共同體

  • 發佈時間:2015-03-29 06:06:4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聽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獻良策

  今年是東亞經濟共同體的建設元年,一週前的中日韓外長會議上達成共識,到2020年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

  3月28日晚,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和泰國前副總理素拉傑3位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為構建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言獻策。

  福田康夫:

  加強聯通 建立信任

  構建東亞經濟共同體,讓太平洋成為內海,東亞各國必須抱有廣闊的視野,促進亞洲進一步增長,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建立信任,攜手共進推動東亞合作。

  要使東亞各國深度互信,首先要發揮東盟的作用。東盟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合作處於核心位置。東盟的穩定與繁榮對亞洲國家至關重要,包括中日韓在內的東盟周邊國家都應為促成東盟經濟一體化作出進一步努力。

  第二是重視中國的作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東亞發展的火車頭。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將在更為開放的體制下與世界進一步融合,支援東亞各種區域合作努力。

  第三是加強防災合作。東亞的自然災害不斷,各國要聯起手來共同防災。

  第四是加強本地區年輕人之間的交流。通過“校園亞洲”等青年交流項目,促進本地區信任關係的培養和形成。

  第五是東亞各國要對全球溫度變暖共擔責任。

  曾培炎:

  追求1+1>2的效應

  在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過程中,應堅持包容、公平原則,從共同利益最多的領域開始,不斷積累成功經驗,追求和實現1+1>2的效應。為此,有5點建議:

  一是整合現有各種雙邊和多邊規則。各方要通過談判和協商,使各個分散運作的自貿協定能夠相互適配,並最終整合為一個相容的體系。

  二是打造一個東亞的大物流體系。應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各成員經濟體加快交通能源資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跨境的對接,形成網路化,為暢通物流、人流和資訊流提供硬體基礎。

  三是優化市場軟環境。在打造基礎設施等硬環境互聯互通的同時,要重視規制、政策、監管、標準軟環境的建設。減少無形的貿易壁壘,消除各種要素在不同經濟體之間自由流動的障礙。特別是要採取便利通關的措施,開通綠色通道。

  四是構建地區金融穩定機制。應更多使用貨幣互換、本幣結算,多貨幣並行使用,為未來建立地區貨幣穩定基金提供路徑。

  五是協作應對經濟的外部性。應為本地區各成員間的協調和合作搭建一個平臺,提高本地區整體社會福利。

  素拉傑:

  以經濟合作為抓手

  東亞經濟共同體的發展,對於東盟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會帶來很多好處,10+3的合作模式就是證明。在這方面,有3項工作可做。一是共同努力,把潛在的衝突轉變為和平的解決方案,用經濟合作進一步推動其他領域的合作。通過共同開髮油田、共同漁業等對話和合作項目,逐步解決潛在爭議。

  二是加大發展援助力度。中國、日本與湄公河流域國家開展合作,有助於建立互信。發展援助具有競爭性,但屬於良性競爭,應推動此類競爭,把援助和政治問題脫鉤。我們期待亞投行能儘快投入運營。

  三是充分發揮博鰲亞洲論壇的對話平臺作用,促進大家思想碰撞,相互交流新想法,各方可以通過對話、通過建設命運共同體來解決分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