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 發佈時間:2015-03-29 06:06: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林火燦

  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在當今世界發生複雜深刻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各國面臨嚴峻的發展問題背景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哪些新的正能量?對於促進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又將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經濟日報》記者就這些熱點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

  促進兩大經濟圈融合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而中間則是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副部長史育龍告訴記者,總體來看,歐洲經濟圈的發展起步比較早,經濟也比較發達。不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歐洲的經濟發展活力明顯不足。相比之下,東亞經濟圈由於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發展活力和後勁更足,市場空間也更為廣闊。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可以使這兩個經濟圈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更深層次的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這將使兩個經濟圈的市場要素更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史育龍説,在這一進程中,兩個經濟圈中間的內陸腹地國家也將受益。

  商務部研究院歐亞所研究員劉華芹表示,長期以來,亞洲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的經貿往來主要集中在貨物貿易領域。這种經貿關係雖然相對單一,但為亞洲經濟圈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不過,當前歐洲的內生增長動力不足,貨物進口需求也有所萎縮,而亞洲經濟圈也不能長期停留在簡單貨物貿易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的推進,有望使兩個經濟圈在貨物貿易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在産業投資、現代服務等領域的合作,為兩個經濟圈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隨著兩個經濟圈經貿往來深化,中間廣大腹地國家也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史育龍分析説,長期以來,內陸腹地不少國家受區位條件制約,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國際大市場,經濟發展仍然主要以資源開發和初級産品生産為依託,容易在全球化的配置中被忽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開放的步伐也比較遲緩。通過“一帶一路”共建,腹地國家的互聯互通將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距離將縮小,更有利於加速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提升經濟發展水準。

  劉華芹表示,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腹地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將加快,承接産業轉移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利於擺脫過去單一的經濟結構,在全球範圍內找尋更廣闊的合作機會。

  資源要素流通更便利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願景與行動》提出,要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準。

  “‘一帶一路’是惠及各個參與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建項目,既涉及相關國家之間的雙邊合作,更關乎區域協調與全球治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國際局局長程國強説。

  程國強告訴記者,在全球經濟關聯性和互補性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各國融入更廣闊市場的訴求也在不斷增強。不過,不少國家也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融入全球産業分工的能力相對較差等問題,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約束。

  “想致富,先修路。”程國強説,強化設施聯通,進一步打通阻礙各國經貿往來的交通障礙,更有利於促進資源要素流通的便利化,使各國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

  “長期以來,許多國家的跨境道路都存在‘卡脖子’路段;有些地方的道路雖然通了,但是通行技術等級差,通過能力有限,導致‘通而不暢’,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各個國家也都有物暢其流的訴求。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符合各國利益。”史育龍説。

  史育龍舉例説,過去,重慶的貨物出口到歐洲,需要經過我國東部海港出海再走水路運往歐洲,大概需要45天。重慶至歐洲的國際鐵路大通道投入使用以後,一台在重慶生産製造的筆記型電腦,可能只要花15天就能出現在歐洲市場上,這意味著企業的回款週期將大大縮短。

  投資便利化進程加快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願景與行動》提出,將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説,總的來看,中間廣大腹地的不少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仍然比較差。而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能源供應能力已經大幅提升。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既可以幫助周邊國家提升能源供應能力,改善當地居民使用能源條件,也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更好地利用資源。

  史育龍認為,“一帶一路”涵蓋的發展中國家比較多。中國由於工業化進程相對走在前面,一些産業的産能在國內市場相對富餘,但在廣大腹地國家可能還處於新興發展階段。加快推動這些産業“走出去”的步伐,深化與周邊國家的投資合作,既有利於為國內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空間,也有利於帶動投資對象國工業化進程加速,幫助當地提高資源性産品的附加值。

  劉華芹建議,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應該對投資對象國市場進行充分調研,既要熟悉當地的投資貿易規則、標準、法律和人文風俗,也要加強風險防範,不能直接把國內經驗轉移到國外。

  在承接産業轉移方面,劉華芹建議,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國際合作模式,將自身競爭優勢轉化為對外資的吸引力。

  區域經濟發展更協調

  《願景與行動》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全面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的産業體系分工中,經濟社會也得到長足發展。近年來,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但發展水準與東部地區仍然有差距,在融入全球分工方面仍然較為滯後。

  共建“一帶一路”旨在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而通過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發展,也能給國內的區域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

  “通過‘一帶一路’的帶動,我國將加速構建全方位開放的經濟體系。這一體系中,沿海地區可以站在新的起點上發揮好比較優勢,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的成果。而中西部地區則將從過去的‘內陸’概念轉變為開放的前沿,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史育龍説。

  劉華芹表示,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東部地區應該不斷提升承接國際高端産業轉移的能力,吸引全球優勢資源進一步向東部沿海地區聚集,發揮好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和引領作用。而中西部地區,則要根據自己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競爭優勢,主動適應全方位開放的發展格局,承接好東部地區以及全球産業轉移。

  劉華芹説,中西部地區能否承接住産業轉移,關鍵在於創新發展理念,並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用市場化的方式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全方位開放的經濟體系,將倒逼中西部地區加快推進深化改革,構建有利於開放型經濟的體制機制。”程國強説,中西部地區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提升投資與貿易便利化水準,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在相互開放中培育可持續增長的市場。

  中間廣大腹地國家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帶一路”沿線發展的“洼地”。我們國內的一般性加工産業産能已經較為富餘,但相對周邊國家還是有明顯的技術優勢。把這些相對先進的産能轉移到周邊國家去,有利於幫助當地加速工業化進程,幫助他們提高産品附加值。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副部長 史育龍

  “一帶一路”貫通兩個經濟圈,就像一個啞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中間腹地國家基礎設施領域的“短板”得到補齊,也將使腹地國家與兩大經濟圈的經貿往來更加頻繁,使各個國家尋找到利益契合點和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商務部研究院歐亞所研究員

  劉華芹

  加強在能源領域的互聯互通和相互合作,有利於消除“能源貧困化”。目前,還有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能源供應能力較弱,邊遠山區、貧困地區的能源供應較為欠缺。通過開展能源通道建設領域的合作,可以幫助這些國家的能源供應能力上一個臺階。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 韓文科

  “一帶一路”是惠及各參與方的共商共贏共建共用項目。無論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與民心相通等互聯互通的具體機制化安排,還是實現方式、合作內容、階段目標等,都需要各方共同商議,共同參與,共同營建,共同受益,使之成為“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乃至“命運共同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國際局局長 程國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