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好“領頭雁”七城同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3-27 11:31:23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濟萊協作區名優特農産品博覽會上,來自萊蕪的參展商在展會上展出特色萊蕪農産品,吸引眾多濟南市民前來購買。 (本報記者 張源源 攝)

  2013年8月28日,山東省政府發佈《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正式確定以省會濟南為核心,連同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等6個城市打造“6+1”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簡稱“省會經濟圈”)。一個人口與面積均佔山東三分之一的“大濟南”從那一刻起誕生了。同年10月,濟南市召開全市推進省會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進行部署,動員各級各部門主動對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推進,各項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産業互補,一體發展,這是省委省政府決策規劃省會經濟圈的區域發展戰略所在。“做大”是各個城市的共同動力,“做強”是各個城市面對的共同壓力。俗話説,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省會經濟圈發展戰略實施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繫於圈內“龍頭”——濟南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提出一年多來,濟南市發揮牽頭引領作用,在交通、通信、物流、戶籍、金融等方面,與區域內6個兄弟城市聯手出臺了一系列融合發展的舉措。特別是帶有先行先試性質的濟萊協作區,兩地強力推進,在交通、通信、戶籍管理、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等五個方面正在邁向“同城化”,為省會經濟圈建設提供了可行的“範本”。A

  牽頭服務當好經濟圈“領頭雁”

  放眼國內各個區域都市圈或經濟圈,無一不是由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擔當核心引領作用,如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長三角都市圈的上海、南京、杭州,珠三角都市圈的廣州、深圳等。

  無論城區人口、經濟體量、城市影響力還是開放度等各項指標,濟南都是省會經濟圈的核心城市,發揮好濟南在七座城市中的“領頭雁”作用,對經濟圈的産業融合與各項事業發展至關重要,只有濟南主動承擔起牽頭的重任,才能加快推進經濟圈各市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2013年11月,濟南市委印發《中共濟南市委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明確市直部門推進省會經濟圈及濟萊協作職責分工,並落實責任。12月7日,在濟南市積極參與下,省會經濟圈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在濟召開。會議通過了《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聯席會議制度》和《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重點工作》,研究確定了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加強合作、加快建設的重大事宜。

  根據這次聯席會議制度規定,省會經濟圈聯席會議採取決策層、協調層和執行層三級運作機制,其中決策層為黨政聯席會議,協調層為市長磋商會議,執行層包括聯席會議辦公室和專業委員會。黨政聯席會議和市長磋商會議分別在各成員市輪流舉辦,輪值順序為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

  2014年7月29日,省會經濟圈第一屆市長磋商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通過《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共同推動工作重點》、《關於成立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通運輸專業委員會的意見》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通運輸專業委員會工作規則》,確定正式組建成立省會經濟圈交通運輸專業委員會、開通省會經濟圈官網等事宜。隨後,濟南市組織召開濟南市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發展論壇暨省會城市群金融合作簽約儀式,圍繞濟南如何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加大金融資源的整合力度展開深入研討。此次簽約,標誌著以濟南為中心、輻射周邊6市的“1+6”金融合作啟動。B 率先打破經濟圈交通“瓶頸”

  與省內半島城市群等發達地區相比,省會經濟圈城市總體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落後,為改變這種局面,唯有加快發展、迎頭趕上。

  在制約經濟圈發展的各種因素中,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影響巨大。目前,濟南與圈內各市間尚未完全實現高速公路直連,不少國省道年久失修、通行條件差,交通對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有待加強。

  各地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省會經濟圈第一屆市長磋商會即決定組建經濟圈交通運輸專業委員會。這項工作由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組織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成立,研究商定經濟圈交通運輸發展重大問題,商定年度工作計劃,協調解決交通運輸行業跨區域的合作發展問題。目前濟南市正在加快與省會經濟圈緊密相關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濟南至樂陵高速公路主線今年初已經通車,濟南至東營高速公路也已全面開工,預計2016年底通車,屆時濟南與濱州將實現高速公路連接,濟南與經濟圈其他6市全部通高速公路。

  圍繞融合發展,經充分協商,濟南市分別與聊城市和泰安市簽訂《合作發展框架協議》,確定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濟南至泰安公路項目已開展路線方案研究,濟南至聊城公路項目正在爭取列入前期計劃。

  濟南位於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中心位置,對外人員往來最為密切,濟南自身交通條件的發展和改善,對整個經濟圈來説意義同樣重大。近年來,濟南交通運輸部門加快推進二環南路東延、二環東路南延、二環西路南延等三條快速路建設,根據濟南城區交通“高快一體”建設規劃,未來城區所有快速路都將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實現“高速公路-城區快速路-城市主幹道-支線道路”這一合理的逐級公路網路,加快濟南市過境車輛的疏導,在緩解城區交通擁堵的同時,也為經濟圈車輛更好地進出濟南打開方便之門。

  隨著濟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軌道交通建設也已順時而動。2015年1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准濟南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濟南至萊蕪(泰安)城際鐵路預可研報告編制已經啟動,正在研究線路方案。

  作為濟萊協作區建設的重要內容,2014年1月1日,濟萊城際快客開通,公交化運營,票價由38元降至20元,大大降低了濟萊兩地的交通成本,目前已成為濟萊兩地人民往來首選,日發送旅客近千人。

  為打通濟萊兩地交通限速“瓶頸”,2014年7月1日起,濟萊高速全線限速標準由100公里/小時提高到110公里/小時,省道242線雙山路口至文祖段大修工程2014年11月10日完工通車;省道242線文祖至濟南萊蕪界段改建工程已經省發改委批復,截至目前完成地震安評、水土保持地災報告。其餘專項報告、文件正在編制。濟萊快速連接線等濟萊間的公路工程也在有序推進。C 濟萊協作將成經濟圈示範區

  在經濟圈城市實行全面經濟協作、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濟萊協作區應運而生。2013年10月,報經省委、省政府同意,濟南萊蕪兩市成立了濟萊協作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從兩市相關部門抽調21名工作人員組建了綜合組、規劃建設組和社會事業組3個工作小組,在濟南市聯合辦公,負責推進濟萊協作日常工作。

  根據省市有關規劃,濟萊協作區將著力打造交通、通信、戶籍管理、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等“五個同城化”。一年多時間以來,各項工作全面推開,取得一系列成果,惠及濟萊兩地830萬人民。

  2014年5月13日,濟萊協作區物流一體化建設會議簽訂《物流一體化框架協議》,兩地零擔貨物和專線運輸實現同城同價、同城同質、同城同速、同城同標準配送。2014年8月1日零時起,濟萊通信資費實現同城化。濟萊協作區推動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已有數十人異地申領。

  社會保障領域的合作,讓濟萊人民“幸福指數”直線上升。濟萊兩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異地派遣,兩地專業技術和職業資格證書互認,同時建立聯合跨區域招聘機制,共赴外地高校舉辦專賣推介會。企業養老保險關係實現自由轉移接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現異地聯網結算。

  醫療合作更是讓萊蕪人民更好地享受來自濟南的優質醫療資源。萊蕪新農合可在濟南28家醫院定點,其中3家實現聯網即時結算,同樣,濟南也實現在萊蕪兩家醫院定點。萊蕪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已與濟南27家醫院聯網,實現即時結算。濟南市兒童醫院和傳染病醫院均開闢萊蕪定向醫院轉診急救綠色通道,並完成多次轉運。

  作為“教育之鄉”,萊蕪基礎教育發達,唯獨缺少本科高等學校。山東財經大學萊蕪分校建立將打破這一局面。目前,山財大萊蕪校區項目進入審批階段。萊蕪市規劃局負責人透露,該校區計劃2015年完成一期建設,2018年全部建成時招生規模將達1萬人。

  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核心城市,濟南理應起到龍頭作用。但與武漢、鄭州、長沙等國內同類城市相比,濟南在經濟圈的首位度仍處在較低水準。從國內經濟圈發展經驗看,強化核心城市的龍頭地位,以核心帶動周邊,實現做大做強,是一條不變的“鐵律”。作為經濟大省山東的省會,濟南在資本匯聚能力、金融服務功能、外向型經濟突破等方面,距離先進城市尚有差距。

  打造以濟南為核心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這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濟南的歷史使命,也是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到一定階段帶給濟南的歷史性機遇。市場要素的增加、新技術新産業的涌現為濟南總部經濟帶來了難得機遇,集聚效應正在顯現;人口規模的擴大、産業門類的完善有利於金融服務功能的升級延伸,完全契合濟南打造黃河中下游區域金融中心的思路;融合發展勢必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擁有活躍資本要素市場的濟南正可以發揮其長處。

  從全局角度看,經濟圈各城市要與濟南建立更加緊密聯繫,推動各种經濟要素協同、融合發展,讓濟南更好地發揮“集聚效應”,成為帶動經濟圈發展的強力“引擎”。經濟圈七市地域相連、經濟相融、人緣相親,濟南作為經濟圈的核心,在新一輪發展中,將與經濟圈各兄弟城市一起,全力推動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向實質型、緊密型方向發展。

  (本報記者 張錚 孫偉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