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時鐘轉換的深層原因

  • 發佈時間:2015-03-27 05:53: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幾年來所未有的行情,A股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在過去半年時間內上證指數上漲超過50%,創業板更是創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債券市場卻面臨著收益率瓶頸。儘管央行不斷採取降息、降準、下調回購利率等操作,但債券收益率易上難下,利率債特別是金融債收益率震蕩上行,一級市場招標熱情不高,二級市場買盤不足。從投資時鐘來看,2014年以來的債券強勢行情面臨轉折,2011年以來的股票弱勢格局已經扭轉,似乎債券向股票的大類資産轉換順理成章。

  傳統的週期理論認為,由衰退期向復蘇期的轉換導致了債券向股票的資産輪動。本輪資産轉換並不同於傳統投資週期。從經濟週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過於依賴投資的情況沒有改觀,通縮壓力尚未消除。從世界經濟發展階段看,人口老齡化伴隨著高速增長期結束,投資不可能持續高速增長,必須完成投資向消費型內需的轉化。顯然,目前中國轉型還處於早期,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二三線城市房地産的供求關係趨勢,靠短期政策難以改觀。從工業增加值、PMI等數據表現來看,即使認為短期庫存回補週期,也言之過早。

  那麼推動資産轉換的動力來自於哪?筆者認為是流動性的結構性重建。一是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的流動性轉換,二是固定收益類資産向權益類資産的轉換。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的流動性轉換其實過去五年一直在發生,從民間借貸金融到信託剛兌高收益,從貿易融資銅到企業理財投資高漲。其直接原因是,一方面實業投資盈利差,甚至難以覆蓋高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是投資前景不樂觀,企業家減少了資本開支。而根本原因,是資金分配缺乏合理性,資本過多流向了高負債低收益領域,抬高了社會平均資金成本。高資金成本成為了投資重建的阻力,也成為了資金涌向虛擬經濟的動力。

  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資本市場輪動,更多是來自虛擬經濟的再分配過程,不同於經濟繁榮帶來的資本輪動。因此股市的上漲中隱匿了投機資本和情緒宣泄,不穩定因素較多,很難形成持續時間超長的牛市。然而從流動性方向來看,A股的結算保證金賬戶、融資融券餘額,都在逐步放大,實體的資金在流出,短期內上漲因素尚在。

  債市的瓶頸,並非來自基本面,而是來自高收益資産的衝擊,與2013年類似。2013年衝擊債市的因素是非標準化資産,即資金借道銀行同業業務投資于信託收益權等高收益資産。而今年衝擊債市的高收益資産則顯而易見是股市、新三板等股權資産。由於從本質上來講,中國未發生過有效的違約事件,理論上的無風險利率概念在實際中無法量化。由於市場情緒高漲,流動性持續涌入的資産,短期內基本上是無風險的,例如2012年的銀行理財,2013年的非標與信託,2014年的城投債等,今年的無風險利率則是由權益市場拉高的平均理財收益。無風險利率實際在上行,這就是降息也無法降低負債端成本和規模的原因,因為無風險利率找到了新的錨,而基準利率並非無風險利率。

  債券市場的長期未來,筆者並不悲觀,因為轉型期的中國面臨著無效需求的擠出和剛性兌付的打破。轉型,必然面臨著風險溢價的提升,復蘇,必然需要低融資成本。但在短期內,仍然關注虛擬流動性重建的衝擊以及無風險利率能否下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