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帶一路”助傳統醫學走出去

  • 發佈時間:2015-03-27 01:00: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0多年前,自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一路向西,絲綢、漆器等經甘肅、新疆等地傳往中西亞以及更遙遠的歐洲。其實,這條眾所週知的古絲綢之路不僅僅是這些“稀奇珍寶”的傳播地,同時也是中西方醫學交流、醫藥貿易的重要通途。2000多年後的今天,絲路沿線的地方政府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下,重新審視中醫藥合作力量,通過多種措施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行業的交流,使中國傳統醫學成為吸引絲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新亮點、助推民心相通的“黏合劑”。

  中醫藥大省迎來發展新機遇

  不久前,甘肅省衛計委、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聯合製定了《甘肅省中醫藥産業發展先行先試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加強中醫藥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黏合劑”作用。這是甘肅鼓勵中醫行業“走出去”提出的頂層設計。

  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介紹,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而且是一條中西方醫學交流、醫藥貿易的通途。當下,“一帶一路”的提出為甘肅全面推廣中醫藥和相關産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甘肅是全國中藥材資源大省,素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岐伯故里”之稱,特別是道地藥材種植形成了一定規模,當歸、黨參、黃芪等大宗品種獲得原産地認證,知名度高、交易量大的藥材市場已初步形成。此外,甘肅還擁有眾多在全國享有良好口碑的中醫名家。

  對甘肅人來説,中醫藥除了傳統的保健養生作用外,其治病救人的功效頗得人心。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當時,中醫藥在緊急醫學救援、防禦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國家衛生部門和國際相關醫療機構的肯定。

  這些因素為甘肅向中亞、歐洲等地推廣中醫藥技術和文化提供了基礎,得到越來越多絲路沿線國的認可。劉維忠表示,絲路沿線國多為發展中國家,投入不足,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較為滯後。中醫藥進入絲路沿線國傢具備多種優勢,一方面表現在中醫藥價格低廉,適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另一方面,各國在歷史文化和生活習慣方面較為接近,中醫藥易被接受。傳統醫學“走出去”的基礎和條件均兼備。

  在蘭州佛慈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裕看來,當前,甘肅中醫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與相關國家多層次的合作發展已經全面開始,並在探索模式,尋求更大突破。“‘一帶一路’建設勢必為甘肅的中醫藥事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積極“搶跑”

  近年來,甘肅特別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出臺了很多促進中醫行業發展的政策,比如提高中醫床位補助標準,在綜合醫院等級驗收標準中加入中醫床位、中醫人員的指標。過去幾年間,甘肅與國外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多為民間交流,但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方興未艾,中醫藥領域的合作日益得到政府層面支援。

  甘肅省衛計委介紹,目前,中醫藥行業“走出去”已取得明顯進展。甘肅相關醫療機構已與多國建立合作關係。2013年以來,甘肅與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匈牙利等絲路沿線國家開展了衛生領域合作,加強中醫藥服務貿易、醫療衛生人才培養。2013年10月,甘肅在烏克蘭掛牌成立“岐黃中醫學院”,這是中國首次在國外建立的中醫學院。不僅如此,去年以來,甘肅還搶抓機遇,借助互訪、論壇等平臺,推廣傳統醫學。

  今年起,甘肅省衛計委等部門還將積極與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匈牙利等國家建立中醫藥及衛生人才合作關係,簽署合作協議,啟動實質性合作,同時鼓勵和扶持優秀中醫藥機構到境外開辦中醫醫院、連鎖診所等,共同開展中醫藥技術推廣、文化交流、科研合作。在推廣中醫藥技術和人才同時,中醫藥産品也成為中藥“走出去”的重要內容。

  據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介紹,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在各國的註冊、銷售情況取得重要進展,已有部分合作國家明確提出對中藥飲片、中成藥給予準入政策。

  除了政府層面屢出新招外,科研機構、企業也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下主動出擊,推廣中醫藥産品和技術“走出去”。

  2014年,甘肅中醫學院和吉爾吉斯斯坦聯合在吉國成立岐黃中醫學院和岐黃中醫科。今年以來,甘肅隴神戎發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還將在甘肅政府支援下在吉爾吉斯斯坦註冊中藥産品,建立中醫診療中心。

  蘭州佛慈制藥有限公司與許多絲路沿線國家早有合作,在俄羅斯、烏克蘭註冊銷售中成藥和保健品,同時,通過對藥材資源調查,在哈薩克建設了甘草提取工廠。“目前正在積極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進行中醫藥知識的消費者培育,以搭建平臺更好的發展。”孫裕説。

  助推新絲路“民心相通”

  中醫藥文化包涵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醫文化的系統論和大局觀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中國文化被世人接受是大勢所趨,而這其中最好的載體就是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方面的合作交流將助推新絲路“民心相通”。

  對於這樣的思考,許多在中亞國家從事相關醫療專業的人士表示贊同。

  “中醫治療副作用小,保健性強,價格適中,這是越來越多人喜愛並接受中醫的主要原因。”烏克蘭國立醫科大學博士格洛夫常斯基·亞歷山大告訴記者,去年3月,他帶領10余名醫學生在蘭州接受了為期一個月的“甘肅-烏克蘭中醫藥國際研修班”,“取經”中醫藥基礎知識等。儘管現已回國,但只要有機會,他便向學生傳授中醫藥知識。

  匈牙利紹莫吉州副州長加戈利·雅克去年在蘭州參加“中國-中亞合作對話”期間就表示,中醫的針灸、推拿等技術在當地頗受歡迎,並越來越得到認可,希望加強與甘肅合作,協助該州成立中醫科,培養中醫、針灸技術人員。

  雖然中醫藥行業“走出去”的條件已成熟,但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業內人士呼籲從政策、頂層設計等方面給予中醫藥行業更多支援,讓其“黏合劑”作用發揮得更好。

  孫裕坦言,當前中醫藥行業“走出去”的首要困難是政策障礙。絲路沿線國家並沒有使用中醫藥産品的習慣,導致了産品註冊、銷售政策、服務貿易所需的醫療和教育政策以及法規等目前基本空白。他舉例説,比如一些國家用化學藥物的進口註冊程式審核中藥産品的註冊,因為標準問題,會帶來不少障礙。

  此外,絲路沿線國家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民眾層面尚不盡相同,各國並未全部像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一樣認為中醫藥合法,有認證和註冊法規,只有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對中藥産品進行註冊管理。“但同時,民間卻盛行中醫藥的治療和保健方法,比如在俄羅斯黃帝診所,已經完全具備了一個小型中醫院的所有功能。”孫裕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建議,當前,需要從更高的政府層面進行溝通,為中醫藥企業“走出去”掃清政策障礙,否則,政策障礙將導致推廣技術和産品的進度緩慢。另一方面,應積極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旅遊産業,吸引絲路沿線國家遊客來甘肅開展養生旅遊,親身體驗中醫的神奇功效,以提高中醫在國外的認知度和傳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