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特稿:中流擊水 禦風而行——世界經濟變局下的中國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3-26 21:59: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26日電(記者傅雲威)“過去一年半(中國)發生的變化最大……變化太快了,再過一年和現在又將截然不同……問題是,世界能適應中國的變化嗎?”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琳達·伯納丁談到所目睹的中國改革和大眾創業激情時,發出如此感慨。

  與伯納丁一樣,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會的參與者也在密切關注世界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變化和新機遇。人們正期待並見證,大變革時代,中國機遇所産生的強大驅動力和磁吸力,正拉緊全球合作紐帶,助推世界經濟巨輪迎風破浪,奮勇前行。

  ?順風逆風

  當前,世界經濟正遭遇勁風,有順風、也有逆風。

  在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收縮貨幣政策之際,歐洲3月初正式開啟量化寬鬆(QE)政策,這標誌著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加速分化。

  歐版QE不是孤立現象,而是全球寬鬆浪潮的一朵浪花。此前,日本、瑞士、丹麥、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亞等多國央行競相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以提振經濟。澳大利亞創新金融學院院長郭生祥認為,在外部普遍寬鬆條件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頭號貿易大國,中國不可避免地遭受匯率市場波幅加大、人民幣匯率被動升值、輸入性通縮等挑戰。

  中國沒有隨風起舞,更不是無所作為。數月來,中國央行採取了適量、適度的降準、降息系列舉措。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等專家指出,中國更多的是依據本國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調整貨幣政策,旨在降低融資成本,促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外部通縮壓力、匯率市場波動、總需求不足等因素固然是逆風,然而只要政策適當,逆風也可化為順風。曾任高盛亞洲公司副董事長的肯尼斯·柯蒂斯説,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人民幣一直沒有大幅貶值,中國可以購買更便宜的美元計價大宗商品,再用節省下的錢進行戰略投資。

  據市場分析人士估計,中國通過擴大對低價原油、銅、鐵礦石等的進口,每年可節省多達2500億美元。

  郭生祥則指出,中國的戰略定力出自戰略考量。除賬面收益,中國保持中性政策、維護匯率穩定的更深遠意義在於,為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國內結構改革等關鍵戰略築牢根基。同時,歐元等主要非美貨幣持續貶值,也可望成為中國資本走出去、深化相關戰略合作的順風。

  變革中流

  水手改變不了風的方向,卻可以調整帆的角度。只有角度對了,才能確保在前方航程中激越中流。

  今年,“創客”“網際網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新詞熱詞進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這些新鮮名詞寓于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産業和新興業態之中,也是政府層面促轉型、調結構、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等改革意志的新銳載體。

  在一些機構和分析人士看來,中國發生的新變革順應了世界新變局,促進中國向國際供應鏈條高端邁進,也利於全球經濟再平衡,産生巨大正面溢出效應。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日前刊文指出,中國正在進行一場“創新革命”,中國正迅速崛起為充滿創新機會的中心,在專利數量和專利與研發經費比例上,中國已堪與美國、日本比肩。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説,中國的新變革預示著,經濟將從粗放發展向品質效益模式轉變,服務業比重將不斷提高,高新技術、資訊科技、高端服務、環境保護等領域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最終帶動經濟結構向中高端升級。

  郭生祥認為,創新變革既包括技術層面,也覆蓋市場管理層面。實現兩者並行,互為依託,將極大激發社會創新動力和創業活力。

  事實上,中國的變革正不斷造就新的贏家和輸家,成為促發全球變革、影響産業枯榮的關鍵力量之一。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説,伴隨中國能源消費越來越高效,石油等大宗商品需求增速將趨緩,而這預示著未來的趨勢。

  不過,外界不必為此驚慌。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撰稿人亨利·桑德森指出的那樣,伴隨中國消費結構升級改善,全球肉類、奶製品、貴金屬等的生産者以及相關服務商可能因此獲益。

  命運與共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主題確定為“亞洲的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這契合著亞太合作的新趨勢,也體現了中國命運寓于地區共同命運,表明中國努力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真誠意願。

  命運如大帆,不會一路禦順風;變革如長足,行百里者半九十。

  梳理中國經濟成長的風雨歷程不難發現,中國的發展不是割裂、孤立的。近年來,中國與地區國家命運紐帶不斷拉緊,中國變革是對世界變局的積極響應,中國機遇、中國方案已成為驅動區域合作共贏的重要動力,並輻射到域外廣大地區。

  本月,包括英、法、德、意在內的多個西方國家紛紛確認有意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標誌著中國倡導的這一新型多邊金融合作模式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有外媒報道説,亞投行具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而這種吸引力的背後,正是中國所推崇的平等協作、資源共用、市場導向、公私合作等共贏理念。

  對此,郭生祥指出,某種程度上,亞投行的人氣就是中國資金、中國技術的人氣,是中國方案、中國理念的人氣,是中國機遇、中國潛力的人氣。

  從更宏觀視野觀之,亞投行是促進中國與地區國家結成命運共同體努力的一部分。近年來,中國領導集體超越時空局限,針對區域合作最緊迫需求,著眼中外利益最大交集,大手筆升級經濟外交、周邊外交。

  從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到構建亞太“互聯互通”格局,再到出資成立絲路基金,推動高鐵外交和自貿區戰略……通過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把自身改革發展機遇與地區發展需求相對接,把中外合作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李建民認為,“一帶一路”等方略將有效整合沿線國家在市場、資源、技術上的優勢,利用相互毗鄰的地緣關係,建立和健全地區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增強區域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頂層設計之下,中國機遇不再停留在戰略設想階段,而是一步步將其變為可觸可感的現實,轉化為個體的鮮活創造和成功,其影響足以塑造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和精神風貌。

  對此,伯納丁講得十分生動:“(自主創業的)氛圍好得令人不安。最近,在北京,我在電梯裏邂逅一群年輕的商界人士,在短暫交談後,我甚至想跟他們一起下電梯,然後跟他們去任何地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