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骨科醫生繼續教育該由誰來做?

  • 發佈時間:2015-03-26 01:31:2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熱點聚焦

  骨科手術作為一種高風險的植入式外科治療方式,在給患者帶來福音的同時,背後也隱藏著治療風險。只有醫生正確掌握了不斷更新的治療理念和原則,了解了産品特點和功能,並能熟練使用新技術,才能提高手術治療的水準,減少或避免手術並發癥的出現。“在醫療水準先進的國家,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成熟的專業培訓機構,讓骨科醫生接受定期的、系統的專業化培訓和教育,幫助醫生了解骨科的動態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和技術,不斷提升診療水準。”在3月21日于廣州召開的“第三屆科惠國際骨科論壇”上,大會主席、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主任王滿宜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目前還缺少有效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體系,造成骨科醫生的技術發展參差不齊,彼此之間的水準相差很大,影響了臨床服務品質,這一問題不容忽視。

  鼓勵醫生主動參與再教育

  王滿宜教授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創傷骨科專家,擔任國際骨科內固定學會(AO/ASIF)亞太區主席,脊柱運動損傷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在3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王滿宜教授發現,許多創傷骨科因為第一次手術的失敗而導致患者反覆“被治療”,創傷不能復位,患者不僅花錢多,還要遭受長時間身心的痛苦。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雲南德宏13歲的孩子,腳踝的骨折做了三次手術都沒有到位,導致骨骼長期不能復位。我在雲南出診時正好碰到這一病例,當時曾叮囑過當地醫生如何處理,沒想到半年後,孩子的母親帶著他來到了北京找我。”王滿宜説,“我知道那個家庭的生活很困難,他母親説賣掉了家裏田地,得到7萬元錢來北京治病。看著那位母親眼中噙著的眼淚,我特別感到醫生因技術水準受限將給病人帶來的是多麼大的困境。而且,一個醫生就是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治療和手術上,一生又能給多少人治病呢!關鍵還在於培養更多有能力的醫生,來滿足社會的需要。這促成了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從事青年醫生的再培訓和教育工作。”

  王滿宜教授自1999年開始擔任國際骨科內固定學會(AO/ASIF)中國區主席直到2014年,期間他舉辦了多場培訓會和輪訓,為不同層面的創傷骨科醫生開展技術再教育,至今已達到百萬人次,為推進國內創傷骨科水準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

  “國外對於從醫多年的人有相應的制度,要求必須參與一定時間的培訓,否則其職業認證會受到限制。而且這些培訓都是自費的。在我國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體制。”王滿宜教授説,“來我這裡參加繼續教育的醫生有些是通過廠家來支援,也有自費來的。我鼓勵醫生們自費學習,真正希望把臨床技藝不斷提高的人,是樂於支付這些最基本的教育投資的。”

  剛剛走馬上任國際骨科內固定學會(AO/ASIF)亞太區主席,王滿宜教授就給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標,要更好地將國外的先進臨床技術引進,為國內培養出更多的高水準人才。

  3D技術期待臨床應用

  北醫三院劉忠軍教授擅長脊椎外科,2014年8月18日,由他主導完成了世界首例3D列印脊椎植入手術治療惡性腫瘤。

  劉忠軍教授在現場向諸多青年醫生介紹了樞椎的特殊生理結構及位置,如何使人工定制樞椎能夠充分利用3D列印技術進行製作。他説,個性化的3D人工椎體達到了椎體一體化的效果,具有現在國際通用鈦網替換技術不可比擬的特點。在完全模擬樞椎複雜形態的同時,增加了支撐面積,椎體穩定性大大提高,極大降低了患者在通用術後與鈦合金網籠相鄰的椎體出現塌陷所致相關並發癥的發生。劉忠軍教授認為,這一技術在未來有可能全面顛覆骨科脊椎手術。他呼籲大家對這一技術引起足夠的重視。

  “3D列印給我國提供了一次領跑世界的機會,絕不能錯過。”他説,“我們所研發的3D列印技術産品兩年前就已經成型並進入臨床觀察階段,但到現在還是停滯在等待審批的狀態。”劉忠軍教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兩會就曾表示,臨床醫生在醫療創新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目前主要瓶頸是在審批環節。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國家對於醫療安全應該有合理的管理模式,在促進創新技術的臨床應用上應該改進現有模式,儘快制定出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以保證使用新技術時,醫生不違規、生産廠家有章可循,醫院和相關醫療倫理委員會有法可依,使後續的研發和臨床應用能夠跟上。“與世界整體水準相比,中國的3D技術仍然是靠前的,我們不能起了大早,卻趕個晚集吧!”

  “科惠學院”將成專業品牌

  記者了解到,“科惠國際骨科論壇”是由浙江科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主辦的,其目的在於鼓勵臨床醫生通過論壇這個平臺了解骨科發展的最新技術,分享各自成功的經驗,約有200多位不同地區的,包括三甲甚至縣級醫院的醫生參與。

  王滿宜教授説,創傷骨科是臨床醫學的基礎,許多知名的“大腕醫生”都是從創傷骨科出來的,因為在基層,醫生要處理和面對的是綜合而複雜的問題,而一旦第一次處理的效果不夠到位,將給患者帶來很多隱患。他強調指出,不斷積累經驗,接受輪訓和再教育,都是醫生醫術成長的必然過程。像科惠這樣的民營骨科設備生産企業,願意出資幫助基層醫生進行繼續教育,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這在國內並不多見。

  “我們有十年的國際合作歷史,在科惠産品由國際市場轉向國內市場之時,清楚的意識到國內在骨科專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科惠願意在向醫生提供優質産品的同時,堅持‘教育為先’的理念,面向二、三線醫院的骨科醫生舉辦有針對性、形式多樣的專業教育項目。”科惠董事長方明表示,今年的論壇還特別設立了“青年骨科論壇”,以鼓勵青年醫生講述他們在臨床工作中的所做所想,邀請知名專家當面評論和詳細指點,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生力軍。

  據了解,三年來,浙江科惠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專業教育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科惠學院”,表明瞭科惠的專業教育向正規化、系統化和專業化邁進。方明説,未來的“科惠學院”將打造成為一個受到廣大骨科醫生信任和喜愛的專業教育品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