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媒體曝南韓整形業4大漏洞:醫生門檻低護士也操刀

  • 發佈時間:2015-02-02 15:36: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潔清  責任編輯:時習

  一則“中國女性在韓整形突陷腦死亡”的新聞,讓本就不低調的南韓整形業,在國人眼中又多了一些“驚悚”的成分。

  從海外赴韓整形,在韓媒中已經有專門的名字——遠征整容。而其中不滿意或後悔的整容者增多,也逐漸引起當地媒體注意。

  南韓《朝鮮日報》報道稱,政府旗下機構——南韓消費者院數據顯示,在受理的1.6萬起消費者諮詢中,諮詢“整形手術結果不滿意”的比重高達69.5%。對此,南韓FNnews稱,每年到南韓進行整容手術的中國人超過5萬人。而在此過程中,受到意外傷害而被中韓媒體共同關注報道的事件不斷增多。

  在推動整形業發展的同時,南韓官方監管是否跟上趟?到底有哪些方面不足,使得整形失敗案例與日俱增?法晚記者梳理髮現,4大漏洞暴露出南韓整形業制度的不完善。

  詬病

  南韓《世界日報》新聞網就稱,由於整形業每年為南韓帶來高達上億美元的創收,南韓政府已將美容整形業當做一種産業來運作。

  不過,巨大的市場,也意味著激烈的競爭。報道稱,在首爾,不僅是地鐵站和公交站,就連電車內及公交車的車身後部等處,都貼滿各種整形廣告。這些廣告不是術前術後的照片對比,就是有名的外科醫生介紹。

  漏洞1

  社交網路廣告“忽悠人”

  在韓監管卻成死角

  南韓《亞洲經濟》報道稱,社會輿論常常對於南韓整形醫院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促銷活動産生憂慮。特別是當下通過社交網路進行宣傳,已經成為了各大醫院主要攬客的手段,但南韓還沒有就相關內容設立法案,可以説,社交網路廣告已成為廣告管理的死角。

  實際上,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搜索“整形醫院”等關鍵詞,很難找到對術後副作用進行説明的醫院,部分醫院甚至會借助名人進行宣傳,讓消費者産生錯覺。另外,在網上標記整容前後的效果圖,也很難找到日期。事實上,這些行為均違反了戶外廣告的相關規定。

  報道直指,之所以這些非法廣告可以在社交網路氾濫,醫療廣告事前審議制度存在漏洞是主因。根據南韓現行的《醫療法》規定,只有3個月內,每人平均使用者超過10萬人次的網路新聞、網路新聞服務才被視為審查對象,因此社交網路廣告並不會接受審查。

  但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30.4%的受訪者會受社交網路廣告的影響選擇整形醫院,其所佔比重相當之大。南韓《青年醫生》雜誌援引南韓醫療界相關人士的話稱,南韓應該制定相關制度,要求社交網路上的整形廣告標明副作用,以防止虛假廣告的蔓延。政府還應該將網路和社交網路整容廣告列入需審查的範圍中,避免消費者上當受騙。

  南韓《仁川新聞》披露,截至2009年,南韓共有729家整形外科醫院,專科醫生1242名。不過,挂了整形醫院牌子的非專科醫生卻多達3000人。還有一種説法是,南韓整形業內的醫生大約有10萬人,但其中具備相關資質的僅有2000人左右。

  整形醫生入行門檻低

  漏洞2

  NAVER新聞網報道稱,有整容業內人士表示,只要是醫科大學畢業,不管誰都可以打著“美容整形”的招牌,像專門的整形醫生一樣做手術。荒唐的是,由於整形外科太“肥”,連婦産科的醫生、牙科醫生、內科醫生,甚至護士和根本沒有外科醫學知識的人也拿起了手術刀。正是由於入行標準太低,沒有資格證的一般醫生也同時從事整形,結果造成了難以計數的醫療事故。

  大韓美容外科學會稱,根據《醫療法》等相關規定,非專業醫生也可以從事美容整形外科。

  首爾市江南警察署表示,整形前院方不告知副作用,一味進行各種美容整形勸誘等等也是問題所在。整形副作用引起的受害案件越來越多,但是想查清原因實際上很難,因為目前也沒有明確的相關標準。因此,這也暴露著制度漏洞。

  詬病

  南韓《朝鮮日報》網站稱,如今,由於整形手術突發意外,沒能及時施救而引起的致死醫療事故頻頻發生。

  去年,就發生了一起因搶救無效致使整容者死亡的事件,此事引起南韓國內對整容機構急救設施缺失的廣泛質疑。報道稱,一個處於全身麻醉狀態下的年輕女性,在手術過程中,突然動脈破裂造成大出血而進入休克狀態,但因醫院沒有止血設備而導致該名女性喪命。

  漏洞3

  急救設備不完善

  Kormedi新聞網站稱,隨著整形外科醫院的增加,競爭激烈展開,醫院不設專業麻醉醫生也是整形事故多發原因之一。另外,在整形外科醫院幾乎沒有急診醫療設備。

  南韓國會議員曾提交調查數據顯示,在南韓所有整形外科醫院中,高達76.9%的醫院沒有除顫器等急救醫療設備。

  《世界日報》報道稱,在南韓,連最基本應急醫療設施都不具備的小規模整形醫院到處都是。而面對突發的醫療事故,很多整形醫院只能將患者送往附近的大型醫院救治,而自己的整容醫院內,連基本的止血設備或者心臟復蘇器都沒有。

  詬病

  南韓《朝鮮日報》曾以“來南韓整容的中國人,聽到價格後大吃一驚”為題發表文章稱,部分整形醫院看上中國遊客的錢包,其整形費用是南韓人的兩三倍。此外,許多醫院還告訴前來諮詢的南韓人“如果是朋友介紹或者現金付款,還會有優惠”,但這樣的資訊卻不告訴中國人。

  南韓亞洲經濟網站披露,在南韓整形業發展達到頂峰之時,仲介行業也隨之興起。隨著整形醫院趨於飽和,仲介人與仲介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些不法仲介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顧赴韓整容者的自身需求,就把她們介紹給提成較高的整容醫院。

  整改仲介亂象

  沒起多大作用

  漏洞4

  南韓E-today新聞網披露稱,南韓整形外科市場存在很多問題,如非法仲介人要求過高手續費;“影子醫生”代理手術,就是由不知名醫生代理知名醫生。這些與整容醫療事故頻發直接相關,但當局實際的應對措施幾乎沒有。

  報道稱,南韓警察局曾在2013年針對國內整形界亂紀現象進行過大規模的整頓。南韓政府和相關團體也對非法仲介現象給予充分關注,通過多種途徑改善。

  比如,為了避免整形費用虛高,政府和世界醫療觀光協會建議國外“求美者”整形費用不得超過南韓國內求美者的30%,而高出國內“求美者”的部分包含仲介行銷費用、“求美者”雇請的導遊費、翻譯費和仲介收益。但行業中的亂紀現象並沒有因此得到更廣泛改善。

  南韓福祉部在2014年上半年,通過了新修改的《醫療法》。規定中表示,可以直接處罰向外國人提供回扣的醫療機構,但因為無法掌握實際數據,政府部門也很難對醫療機構實施處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