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路文學作者中會出現下一個“瓊瑤”嗎?

  • 發佈時間:2015-03-25 09:31:35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網路小説已經成為國內影視界爭奪的優質資源。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就有114部網路小説被購買影視版權,今年的熒屏幾乎被網路小説改編的電視劇“承包”。

  被粉絲認可,卻屢遭評論“吐槽”

  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曾公開表示,好萊塢不會在網路小説中選擇劇本,因為網路小説難出精品。但在另一些影視劇業內人士看來,網路小説新穎的題材、通俗的口語化表達,倒是在某種維度上“接了地氣”,形成了傳統文學與影視劇藝術的“中間地帶”。

  然而,擁有良好粉絲基礎的作品登陸熒屏後,卻多被“吐槽”淹沒。原著小説的新意,被熒屏的規模生産“套路”,消解成了“半成品”偶像劇。影視學者呼籲,改編劇不該僅靠網路小説的知名度招攬“看客”,真正吸引讀者的並非人物設計與情節,而是對作品的價值認同,這才是真正需要影視劇展現的。因此,網路小説看似為影視劇提供了現成的人物、情節與敘事角度,但它們甚至比原創劇本更需要打磨與再開發。

  網路文學作者中會出現下一個“瓊瑤”

  在不少國內觀眾心中,2011年是網路小説改編影視劇最輝煌的一年。脫胎自網路小説的小成本電影《失戀33天》,一舉拿下3.5億票房;同年,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説的電視劇《步步驚心》,也掀起了一陣收視熱潮。

  今年推出《華胥引》《花千骨》兩部網路小説改編劇的慈文傳媒,便是最早下手的影視公司。7年前,慈文傳媒就買下了約30部網路小説的版權。雖然在第一批購入的網路小説中,被改編成影視劇的只有1/10左右,但慈 文傳媒對網路小説版權的購買還沒止步。“未來在我們的影視劇中,由網路文學改編而來的會佔到一半左右。”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告訴記者。

  一位網路文學平臺負責人透露,影視公司對於網路文學資源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不少網路文學作品還未完成,甚至只是開了個頭就已經被買家收入囊中。一些入手較早的影視公司甚至開始了“倒手轉賣”業務。

  目前在網路小説市場上,作品題材繁多,比較集中的有三類:一類是今年大熱的玄幻仙俠題材;一類是深受女性喜愛的言情題材;一類是男性受眾相對較多的英雄夢系列,以闖關、打怪為主。在這些內容中,最受影視劇青睞的無疑是討好電視劇主流受眾的言情小説。而寫出《步步驚心》《雲中歌》《大漠謠》的桐華,以及《何以笙簫默》《杉杉來吃》的作者顧漫等,這些專注于寫愛情小説的作者則成了網路小説影視化的最大受益者。

  “下一個‘瓊瑤’一定是從網路小説作家中走出來的。”一位製片人大膽推測。這個觀點得到了馬中駿的認可:“最純粹的文學無法影視化,就像最純粹的影像無法文字化。網路小説是一種通俗文學,既與普通讀者的心理貼合緊密,也比較適合轉碼成影視語言。”

  創意成“套路”,偶像劇“半成品”現身

  “前幾年,在影視劇創作中,策劃型的作品很多,有了一個點子、創意,就開始寫劇本。種類操作方式由於缺乏創意,題材重復,很快就露出了疲態。所以,這兩年回歸文學源頭的影視劇越來越多,而不少傳統文學已很難與當下的市場接軌”。電視研究者李星文認為,網路小説解決了“劇本荒”問題。

  在不少影視劇業內人士看來,網路小説成為“優質”資源也與其較高的性價比有關。業內人士透露,雖然網路小説成了不少影視公司爭搶的對象,但是在目前網路小説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中,版權費達到7位數已是“天價”。而這個數字在動輒投資上億元的影視圈中根本不值得一提。去年投資高達1.5億元的電視劇《紅高粱》,其中莫言的改編版權費就達到了1000萬元。

  雖然網路小説價格不高,但其附加值很高。除了為影視劇提供了完整的人物、故事與新鮮的角度外,人氣網路小説本就有巨大的粉絲群體。與傳統小説不同,網路小説作家會在長期連載中,通過與讀者的互動,時刻對劇情進行調整,時刻滿足市場的需求。不少網路小説作家更是擁有千萬鐵桿粉絲和上億點擊量。

  但當較為“非主流”的文學樣式進入“主流”的影視市場時,原著的風光卻黯淡了不少,“雷劇”層出不窮。《佳期如夢》《會有天使替我愛你》《泡沫之夏》《千山暮雪》等都是較早試水的作品。這些原著小説都擁有極高的人氣,但在改編成影視劇後差評不斷。

  最近一部由熱門網路小説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何以笙簫默》,雖然收視飄紅,但卻遭到了“吐槽”。不少業內人士更願意將其評價為一部運營大於內容的“行銷劇”,而非好劇。從網路小説改編劇上,觀眾甚至總結出了基本“套路”:找來一部高人氣網路小説,請來以“高顏值”著稱的演員,不管什麼題材都要放大情感波折。

  網路小説改編劇,

  不應該成為一種類型

  一位影視界大佬在某論壇上表示,對於網路小説資源就應該“不管內容,先買來囤著再説”。網路小説影視化的道路“越走越窄”,影視劇市場的急功近利正是其癥結所在。

  眼下的瘋狂“開採”,不但對網路小説多年積累的品牌價值造成極大浪費,甚至“反噬”著網路文學的生命力。一位在影視公司從事文學資源開發的工作人員透露,優質的網路文學資源其實都集中在網路文學剛剛起步的階段,因為那時還沒有影視公司的追捧與商業開發誘惑,當時的作家們純粹是為了表達真正感動自己的東西。而今雖然市場火暴,功利卻埋葬了最初的創意,作品中迎合市場、粉絲的痕跡越來越重,題材雷同的跟風之作越來越多。

  不少影視劇公司之所以瞄準網路小説,就衝著其“快、多、奇、省”的特點。而網路小説本身內容紮實與否、適不適合轉碼成影視語言,這些關鍵的問題卻在功利心的作用下被懸置。但事實上,雖然網路小説受到大量粉絲的認可,但是一部優秀的網路小説離影視劇還有很遠。

  李星文認為,網路小説中人物與故事很重要,但最大的寶藏是讀者對作品的價值認同。而這恰是隱藏在文本背後,真正需要挖掘的。例如,穿越題材的網路小説改編劇曾風靡熒屏,但真正成功的很少。“穿越”畢竟只是一種手段,讀者真正感興趣的其實是一種古今生活與價值觀的碰撞衝突。但大多數影視劇卻急於趕上“穿越”的大潮流,最終錯過了對作品潛在世界觀的展現。

  一位文化學者曾説,網路是一個載體,而文學不應通過載體區分。從某種程度上看,當年的説書就很接近現在的網路文學,可從説書藝術中萃取出不少現在公認的經典。同理,影視劇也不該光靠原著名氣招攬“看客”,而不去挖掘作品背後的深意,將其淪為一種膚淺的類型。

  (據《文匯報》 文/張禎希 )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