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銀行挺進“網際網路+”
- 發佈時間:2015-03-25 08:34:30 來源:天津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大鱷豪搶銀行業務,把網際網路金融做得風生水起,銀行巨頭豈肯屈服,也紛紛重金挺進“網際網路+”。23日,工商銀行宣佈將全産業鏈推向網路,成為國內第一家發佈網際網路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此前,農行等多家大銀行也早已發力該領域,聲勢浩大的金融與網際網路間的競合大幕轟然拉開,我國網際網路金融業態正在發生劃時代的巨變。
搶灘電商成績斐然
有人説,“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電商出身的阿里巴巴、京東等都做到了海外上市,強勢殺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看得見的現實、摸得著的“錢景”,吸引銀行大佬也跑步進軍電子商務,反搶網際網路公司的生意。
銀行剛做電商那陣子,很多人認為是“賠錢賺吆喝”。如今,其成績單卻著實讓網際網路公司刮目相看。工行行長易會滿透露,定位於“名商名品名店”的“融e購”電商平臺,對外營業14個月,註冊用戶已達1600萬人,累計交易金額突破1000億元,“交易量進入國內十大電商之列。一般電商3年時間才可能達到”。公開資料顯示,推出後就不停造勢的建行善融商務,2014年全年累計成交額近500億元。農行的“E商管家”近來也各種好消息頻傳,中國銀行時不時推出的海淘專場則賺足了海淘一族的眼球……業內分析,大銀行“不差錢”,加之海量的客戶基礎、廣泛的業務範圍,是其得以快速掘金電商領域的主因。
搭建“金融+社交”平臺
新春搶紅包、打車軟體大戰,令經營社交圈子的微信支付走入千家萬戶。“朋友圈”的威力讓銀行不敢小覷。新年前後,一些銀行也開始搭建“類微信”社交平臺。記者搜索、下載發現,某些銀行旗下的手機APP,已在其平臺上加入了聊天、聯繫人通訊錄等社交功能,其界面與用法和微信大同小異。這種“金融+社交”的組合配對,甚至衍生出一個新名詞——金融社交。
本市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副行長告訴記者,銀行反攻社交服務,無非是想打通生活、資訊、金融服務全鏈條,從中獲取涵蓋商戶和消費者註冊、社交、物流、交易等各個節點的資訊,使商品流、資金流和資訊流“三流合一”,形成大數據的聚合效應,進而做到全盤通吃。
深耕金融服務老本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無論阿裏、微信,還是百度,金融服務一直是它們角逐的最高目標。自餘額寶橫空出世後,銀行業就領略了網際網路公司的“野蠻入侵”,於是不得不展開護盤行動。
眼下,與網際網路“寶寶”類似的零錢理財“神器”——銀行係“寶寶”幾乎成了各大銀行的“標配”;具有小額、快捷特點,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似的新型支付産品——各銀行的“e支付”,也遍地開花。記者採訪發現,大多數銀行都根據自身特點推出了相應的網際網路貸款産品,且多為“分分鐘到賬”。
業內分析,網際網路金融正在成為我國經濟最具增長潛力和活力的重要領域。銀行今後進軍“網際網路+”的步伐必將越來越激進,普通消費者會從中多多獲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