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單革:非編碼RNA的探索者

  • 發佈時間:2015-03-25 01:30:5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三有約

  文·本報記者 滕繼濮

  日前,國際知名雜誌《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刊發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革教授的一篇文章,他的實驗室發現了一類新型環狀非編碼RNA,並揭示了其功能和功能機理,相關成果得到了新華社、中科院官網等媒體關注。

  記者了解到,在2012年9月,《自然·通訊》也線上發表了單革的研究成果,那次他發現了曾被認為是“垃圾”的非編碼RNA參與了物種間的基因調控。一位業內人士評價道,四年時間發表了兩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論文,還都是唯一通訊作者,實在是“鳳毛麟角”。

  聽到這樣的評價,單革告訴記者:只能説,挺不容易吧。

  非編碼RNA(核糖核酸),是一大類不編碼蛋白質的RNA。最早的研究認為,非編碼RNA不編碼蛋白質,屬於“垃圾”RNA。而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其蘊含著豐富的資訊,是生命體中有待探索的“暗物質”。目前已發現很多非編碼RNA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與非編碼RNA調控失衡相關。

  從美國博士畢業,後又在美國師從RNA酶的共同發現人、RNA世界的共同提出人、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主西德尼·奧爾特曼做博士後,單革一直堅持著獨立創新嚴謹治學的信條。

  繼2012年首次發現細菌利用自身産生的非編碼RNA,以類似RNA干擾的方式來調控秀麗線蟲的基因表達之後,單革教授實驗室此次發現了一類新型的環狀非編碼RNA,在這類環狀RNA中,內含子沒有被除去、而是被保留在環形RNA當中,因此這類RNA被命名為“外顯子-內含子環形RNA(EIciRNA)”。

  儘管一系列的術語與英文詞彙使其研究聽起來非常“玄妙”,但細心的單革向記者解釋道:“這離普通人的生活並不遙遠,這類新的RNA分子,很有可能會跟一些健康、疾病問題有關聯,給生命科學提供了一個看問題的新角度。”

  有的學者預測,非編碼RNA研究將成為一種防治疾病的新型工具,單革實驗室發現的這種環狀非編碼RNA,有望對探索生物複雜調控提供新的視角,在國際學界屬於“前沿水準”。

  2010年,單革來到中國科技大學執教,“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建設實驗室。

  單革回憶説,由於PI制(研究組長負責制)實驗室的負責人完全獨立,“柴米油鹽醬醋茶”,從申請經費到實驗室建設,再到人才培養,完全要自力更生,“剛開始學生什麼也做不了,培養兩三年才能做些東西。”到這,記者才體會到,單革所説的“挺不容易”出自這裡。

  當然,單革表示也得到了來自學校和各方的幫助,幾年裏,其實驗室已經漸漸成型,五六名博士,七八名碩士,再加上兩位實驗員,這是其心目中較為理想的人員配置。也正是在這樣與學生一起的成長過程中,單革拿出了這兩份沉甸甸的成果。

  “實驗室也承擔了一些科研項目,但經費額度並不大。”因此,從投入和成果兩端看,單革實驗室的“性價比很高”。

  現在看來,單革實驗室各方面早期建設已經結束,初步成形,而且已經開始産出好的研究成果,且基本上是在基礎研究方面,“目前,應用研究方面的工作也已經發展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