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有意義的創意“點亮”生活

  • 發佈時間:2014-12-19 15:31:49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馬丹

  1891年,飛利浦生産的白熾燈點亮了荷蘭埃因霍溫的城市暗夜,以照明設備聞名於世。在中國人印象中,飛利浦的産品是與小家電緊密相連的,然而消費者並不清楚,2000年飛利浦中國研究院就在上海成立,目前已成為飛利浦第二大全球性實驗室,每年在中國研發投入超過1億歐元。在過去十年間,這家傳統電子製造企業正在悄然轉變,轉身成為“健康舒適、優質生活”領域的創新産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中國夥伴創新能力強

  近日,記者探訪了位於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的飛利浦中國研究院。色彩斑斕的辦公室、實驗室裏,創意産品隨處可見,小到可變色的智慧燈泡、麵條機,大到空氣凈化器、超聲設備,可“點亮”人們的智慧生活。

  飛利浦中國研究院主管、中國研發主管范凱斯説:“只有有意義的創新才能改善人們的生活,即要在整個創新流程中始終關注用戶的體驗,在用戶實際的使用場景中測試、評估創意和産品。”范凱斯調任上海擔任飛利浦中國研究院主管後,在辦公室裏挂起中國字畫。他説,創意讓飛利浦和中國“相互來電”。

  1920年,飛利浦的産品就進入中國。60余多年後,它在中國設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上世紀90年代起建起工廠,組起工程技術團隊。范凱斯説:“我們發現中國的夥伴創新能力非常強,有很多很好的創意和點子。”2009年10月,中國被定義為飛利浦像荷蘭一樣的“本土市場”,成為飛利浦全球一個關鍵的創新和運營中心。2000年,作為飛利浦全球第二大研究院的飛利浦中國研究院成立。

  飛利浦不少業務單元的全球總部遷到了中國,在中國設立了專門的産品開發團隊。2011年1月,優質生活事業部旗下的家居及廚房電器業務的全球總部移師上海;2013年,上海還建立了“飛利浦創新工廠”,為創新提供專業的知識和服務支援,以加速創新成果的實現。截至目前,飛利浦在中國已擁有9個研發中心,超過2100名研發人員。

  走出實驗室發現“點子”

  超聲實驗室的李小敏是復旦大學生物工程系畢業的博士。進入飛利浦之後,她一直專注于超聲項目研發。在實驗室裏,她向記者展示了一台三維導航超聲儀。“這台機器卻通過提高探頭的靈敏度,讓術前的掃描、診斷、規劃和手術中三維實時導航通過同一個超聲界面實現。”李小敏説,以前做研究,總是埋在實驗室裏,後來,為了找到靈感,她曾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泡了好幾個月。“從一開始對腫瘤疾病一無所知,到現在摸透醫生的需求,對我研發有意義的産品非常有幫助。”

  三十年前,范凱斯就作為研究人員加入飛利浦,CD、數字傳輸技術這些創新産品都曾讓他感到興奮,他也參與過不同的研發工作。“我時常和科學家們説,走出實驗室,去了解人們的需求,整個世界都可以成為你的實驗室。”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成為“需要的發現者”,在實驗室外找到創新的點子。比如,心臟科醫生會告訴飛利浦的研究人員,有時候心臟病手術要持續6個小時,令人腰酸背痛,於是,飛利浦就研發出了一套結合了運用心臟生理模型、智慧軟體、智慧化導管、低劑量X射線的解決方案,讓手術在2個小時內就能完成。

  在實際場景中評估創意

  第一次來上海時,范凱斯住的是帶傢具的公寓。他在廚房發現了一個叫不上名字的小家電。他詢問鄰居才知道,原來那是中國每家每戶都用的電飯煲。“‘在中國從事創新’和‘在中國為中國消費者創新’是兩個概念。我們不光只是説説,還會做大量調研,真正了解我們的技術對創新的受益者意味著什麼。”

  飛利浦的研究人員深入到中國消費者的居家環境中,了解中國家庭的飲食生活習慣、住宅大小、格局等。優質生活家居業務部全球總部2011年搬來中國後,越來越多本土創意出爐,比如空氣凈化器、不用油就能實現煎炸的空氣炸鍋及麵條機、豆漿機等。不少中國創新稍加“改造”,還受到了全球歡迎,為其他國家的居民帶來了豐富的生活體驗——豆漿機在法國成了“制湯機”,麵條機在義大利可用來製作義大利面,在日本能用來製作烏冬面。

  在整個創新流程中,飛利浦工程師最關注的是用戶體驗,會在實際使用場景中測試、評估創意和産品。如果你駕車在採用普通LED照明的街道上,會看到干擾型的眩光,造成安全隱患。針對這個狀況,飛利浦在LED路燈的照明系統中引入光學研究,專門針對中國道路及中國駕駛者的視覺感受,如眼睛感知、前玻璃影響等變數做了研究。飛利浦照明電子全球研發中心的辦公室整個就是“照明實驗室”。這幢由廠房改造的綠色建築裏,辦公區域頂上裝有環狀的燈帶,每個燈帶裏都裝著不同的照明産品,隔幾天就會進行更換。工程師介紹説,就是用這種實際場景來測試産品的性能。

  攜手高校“開放創新”

  中國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正釋放出很大的創新潛力。對創新有極敏銳嗅覺的飛利浦積極推動著“開放式的創新”——在尊重智慧財産權的前提下,與中國的大學、研究機構、商業夥伴、供應鏈公司以及供應鏈中的創新資源合作,不斷加強本地創新力量。在上海,飛利浦的“創新合作”夥伴包括了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華山醫院、仁濟醫院、瑞金醫院等。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和飛利浦正一起改善蔬菜種苗的“居住條件”,讓農作物能夠更健壯地成長。在交大新建的4600平方米的補光溫室裏,2400多根飛利浦LED生産模組被應用於頂部和多層種植的照明。這些燈組能提供三種不同的光譜配比和多種光強,以滿足不同作物的特殊光需求,還可以確保低碳排放量。在這個項目中,交大和飛利浦的科研人員還會通過連接電腦軟體與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對LED模組進行更深入的科研活動,從而找到植物生長的每個階段最佳的“光配方”。

  而復旦大學則聯手飛利浦,一起破解LED眩光“疑難雜症”,不僅評估了LED道路照明造成的不舒服眩光對人的影響,還創建了一個模型,評估各種照明條件下司機不適水準。

  “做夢”點亮靈感世界

  2年前,智慧家居照明産品“Hue”一上市,就在歐美市場熱銷。“Hue”是在荷蘭和中國團隊的努力下完成的。荷蘭的團隊負責軟體設計和産品概念,中國上海的研發團隊完成了最終的産品設計。飛利浦中國研究院光源與控制總監劉海濤一聊起“Hue”就興致勃勃。“未來的燈肯定會像Hue這樣,已不僅僅是燈。通過和智慧手機中的APP應用結合,Hue智慧照明的LED燈泡能隨音樂節奏改變1600萬色,還具有健康提示、起床喚醒等功能。”劉海濤打開手機中控制Hue的APP,找出一張日出圖片選中太陽區域,Hue的顏色就變得和太陽般熱烈,隨後,他找出一張海邊的照片選中大海,Hue的燈泡變成了溫柔的藍色。

  “這些優秀的創意,都來自於工程師大膽的暢想。中國工程師平時做了很多仔細的研究,然後在適當時機給你驚喜。”范凱斯説,年輕人有很多創新的點子,應用各種方式鼓勵和推動。

  對李小敏而言,每週五下午是她最喜歡的工作時間之一。“每個員工都可在這個時段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或搞搞小發明。”每年,飛利浦研究院會舉辦“創新工坊”的競賽(InnoTank),鼓勵員工暢想創意點子,評選出最佳點子給予獎勵。研究人員還有“夢想成真”的機會。飛利浦有專門的機制來評估創新,一旦工程師或者研發人員有一個很好的點子,並被事業部、業務單元認可的話,決策部門就會出資推動這個項目的發展。

  【高管建言】

  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飛利浦中國研發主管、飛利浦中國研究院主管范凱斯:

  要讓上海變成一個創新中心,利用當地的智慧留住企業非常重要。

  許多研發項目並不是為了某一個企業盈利,而是為了能夠應用到行業裏,給人類和社會進步帶來益處。如果政府能夠搭建一個公平的平臺,讓行業內的企業甚至競爭對手,以及大學院校、科研院所都能夠協同合作和共同研發,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此外,對企業而言,獲得優秀的研發人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某個企業能夠在當地的大學、科研院所尋找到合適的優秀人才,是吸引企業長期入住的重要一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