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手機貼膜市場魚龍混雜 差價竟達幾十倍

  • 發佈時間:2015-03-25 01:29:22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大螢幕觸屏手機的走俏,手機美容裝飾也跟著紅火起來,尤其是手機螢幕貼膜,幾乎成了智慧手機的標準配備。一張薄薄的手機膜,各類品種、花樣層出不窮,價格也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記者走訪市場時了解到,由於材質、工藝的差異,貼膜市場魚龍混雜,有些貼膜的成本甚至低至1元,但售價卻高達幾十元甚至幾百元。如此暴利,有手機銷售商甚至感慨:“賣手機還不如賣貼膜賺錢!”當你在為手機尋找“保護膜”的同時,是否想過這樣一張薄薄的手機貼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進價差不離但要價沒個譜

  “手機貼膜價格水分太大了。”市民徐先生對記者説道,前不久他花了4000多元買了一款手機,銷售人員又鼓動他給手機貼膜,並向他推薦一款號稱高耐磨、防指紋的液晶膜,要價180元。一番討價還價後以100元的價格成交,結果他出門在一個街邊貼膜攤看到,在手機店裏看到的那種手機貼膜僅要30元。“價格差別這麼大,太沒譜了。”徐先生説。

  記者在金昌路手機街、西站手機維修街以及品牌手機專營店,甚至是路邊小攤發現都有售手機貼膜的,而它們的價格也是讓人大跌眼鏡,從5元到上百元,價格差別懸殊,有的甚至相差30倍之多。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走訪一家手機店,聲稱要給手機換膜,店員立即熱情地問:“想貼好一點的還是一般的?最便宜的35元一張,不過直説吧,品質肯定不怎麼好。”“那好一點的要多少?”攤主一聽,立馬拿出了一沓手機貼膜,頭頭是道地説:“這種稍好點,70元一張,立等可取。”“兩種有什麼差別嗎?”“一分錢一分貨,35元錢的膜用不了幾天就容易出現劃痕,而且會起泡。這種70元的比35元的耐用多了。但是你這部手機有原裝進口的貼膜,不過價格稍微要高一些,還具有防靜電、防輻射的功能。”見記者沒有回答,她又繼續説:“原裝進口的120元一張,不還價,但是我這沒現貨,你要想換的話,我去其他店給你調一張。”記者以再看看為由離開了該手機店。在隨後的走訪中得知,特別是一些高端手機,貼膜價格越是高昂銷量越是可觀。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手機貼膜”,一下出來31.57萬個相關寶貝。光蘋果手機貼膜,就有高清、磨砂、鑽石、3D等6個品種。按價格從低到高排序,最便宜的連1元都不到,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商家都包郵。記者點進一家銷量最高的蘋果手機膜店,最便宜的一款“高透一面”才9毛錢,而“高透雙面”也才1.9元,價格最高的幾款“3D花紋面”、“3D水立方雙面”等3D型號標價也就9.9元。記者進一步和該店的客服諮詢,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是批發的話,達到一定數量,價格還可以再優惠點。“

  據一位從事手機行業銷售的業內人士分析,“不同的手機膜在品質上的確存有差別,但差距絕對不像價格上體現出來的這麼誇張。現在很多行業成本都很低,和現場賣膜相比,網售賣膜少了很大一筆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不説租金,光聘請兩三名員工,一個月薪水的支出就要很多了。”同樣一款手機膜,從批發市場、小販小店,到大型賣場、蘋果授權專賣店,價格逐漸“增值”。“實體店是存在成本壓力的,所以只能以提高貼膜價格來賺取利潤。”

  街邊攤無照經營“打遊擊”

  記者在我市張掖路夜市、皋蘭路夜市以及西站夜市看到,夜幕下那一個個由一兩張桌子擺成的小攤,旁邊都豎著一塊牌子:各種手機貼膜,耳機,充電器等等。在記者走訪中發現,短短百米的路程中,就有3家貼膜攤位,記者以貼膜為由,對一個小攤進行了詢價,攤主表示,普通光面膜20元,磨砂膜25元,銀鑽膜30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攤主把每個種類都下降了5元。

  一位經營不到5平米手機配件小店的店主向記者透露,手機貼膜的成本其實很低,大多商家都是從網上批發進貨。一些註明有防輻射、防紫外線等功能的手機貼膜批發價也僅在二三元之間,即便是那些標榜原裝的貼膜,進價也多在二三十元。“像一些小攤點常用的A4大小的貼膜,進價只需五六元,能貼七八部手機,每次使用成本不足1元。這樣一來,即便賣10元錢,貼膜的身價也至少翻了10倍。”他笑稱,如今,越是高端手機,價格越是透明,有時賣一部手機還不如賣一張貼膜賺錢。

  據西站夜市一位貼膜攤主講,貼膜這一行當,就是賺個人氣錢,人多的地方生意肯定好。經他長時間觀察,很多人大多是圖方便,在逛商場時順便給手機貼上膜,要是租門頭規規矩矩開上一家店,肯定會很少有顧客光顧。再説,對於他們這樣的外來打工者,租門頭的費用也無力承擔。在記者的試探下,這位攤主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全套設備:一張簡易折疊桌,桌子三面安裝上泡沫板製作的圍擋,一個工作臺就算搭建成了。圍擋上還貼著廣告,桌子上,除了放在盒子裏的手機膜,只有一把裁紙刀和一把剪刀,及一張廢棄的銀行卡。攤主告訴記者,桌子是從舊貨市場買來的,價格很便宜,整套設備還不足100元錢。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類似大賣場或數位商城門口,學校旁,甚至馬路上,做手機貼膜生意的人到處都是。由於他們隨身攜帶的物品比較少,搬動起來方便,即使遇到城管治理,也能在第一時間逃脫。

  貼膜簡單易學十分鐘搞定

  小桌子、小板凳、外加一把裁紙刀和一張金屬卡片,遇見人多的地方,東西就地放下,將一塊寫有“專業貼膜”的硬板紙豎起,生意就做起來。用一位攤主祝先生的話來説,“貼膜”雖屬技術活,貼多了,也沒啥大講究。但這生意比起其他擺地攤的風險低,利潤卻能高上好幾倍。

  在西站夜市的一位攤主和記者聊道:“做了兩年貼膜生意,無論是磨砂膜還是透明膜,整個過程都不會超過三分鐘。”他甚至還表示,“這個活很簡單,看幾眼就學會了!”記者在聊天中有一對情侶前來貼膜,攤主很快在手機的幾個面上貼上膜,並用裁紙刀割開本該分開的縫隙,但記者看到,貼在手機邊角處的膜很不規整,看上去十分粗糙。而這時,攤主則打燃打火機,用火苗烘烤手機邊角上的膜,隨後用手抻拉膜頭,讓它們與手機邊角平齊。從開始貼膜到結束,攤主只用了5分鐘,這部原來有些陳舊的手機,在手機膜的襯托下,又像新手機一樣鮮亮起來。攤主還邊操作邊向記者透露,這一招借鑒的是熱脹冷縮原理,把手機膜烤軟後,用手抻拉容易變長成型。據記者觀察多家攤主貼膜過程,大部分攤主都在十分鐘內就能搞定。

  手機貼膜大多“來路不明”

  在記者走訪中了解到,無論是一些有門面的貼膜店,還是夜市沿街的小攤位,在展示和售賣中的手機貼膜中,記者並未在其包裝上發現生産商、廠家地址及聯繫方式等資訊。為此,記者也向一位攤主詢問,卻得到攤主不耐煩地回答,説自己有進貨渠道,貼膜是項技術活,況且自己的小攤沒有攤位費等成本壓力,所以售價遠低於手機店。不過與攤主的攀談中,他還是不小心透露了一個資訊“看手機品牌要價”。高檔手機報價自然要高一些,一些山寨手機,貼的大多是比較低廉的膜。

  據一位有店面的手機貼膜店主介紹,與其他品牌的手機貼膜相比,蘋果手機的貼膜最受熱捧,價格也是最高的。不過,記者仔細觀察這些貼膜外包裝發現,上面的説明多是英文、日文,沒有任何中文標識,産品品質和所謂的功效也只能停留在攤主的口頭宣傳上。至於這些貼膜的生産廠家,攤主們則均表示不清楚。

  “其實進價最多差幾角錢,好一點的外包裝上面多寫幾個字,表明其功能。像這種原裝的,也就是在包裝上寫個“原裝”,其實貼膜哪有什麼原裝非原裝之分,本來手機廠家就不專門生産手機膜,何來原裝膜之説。”有業內人士自曝,手機貼膜所謂的“防輻射”、“防紫外線”等高科技功能,不過是商家宣傳的噱頭。實際上,貼膜基本不會影響輻射,這其實都是商家們心照不宣的。而現在市場上膜的品種非常多,良莠不齊,很多劣質貼膜不但不具備其所宣稱的多種功能,有的貼上去後會在手機殘留下膠痕,並影響手機的散熱效果和信號,有的手機貼膜中甚至含有毒物質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