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虎林:保護大江生態“倒逼”出三個“沒有料到”

  • 發佈時間:2015-03-24 17:08: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哈爾濱3月24日電(記者惠小勇、梁冬)走進黑龍江省毗鄰俄羅斯的縣級市虎林,幽靜的江面、大片的濕地、深邃的森林,還有湛藍的天、清新的空氣,令人陶醉而流連。

  虎林市虎頭鎮的江邊,一塊巨石上赫然刻著“烏蘇裏江起點”六個紅色大字。發源於中國的松阿察河和發源於俄羅斯的伊曼河就是在這裡匯合,形成江面壯闊的烏蘇裏江,蜿蜒流轉于虎林境內長達202公里。虎林市委書記馮昕告訴記者:“保護好烏蘇裏江源頭及其流域生態,縣域32萬人口早日奔小康,是我們的兩大硬任務,實現這兩個任務的唯一齣路就是堅守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如何堅守?記者走訪中感受到的三個“沒有料到”似乎做了回答。一是有煤不産煤,供熱不燒煤。虎林域內有煤礦,但近幾年沒有生産,經濟發展依靠生物制藥、綠色食品、新能源等可持續的朝陽産業。

  虎林市區早已實現了集中供熱,但供熱企業不燒一噸煤。記者走進一家名叫清河泉生物質熱電公司的廠區,看到鍋爐裏的稻殼被風機“吹”到爐膛內充分燃燒,5台各1.2萬千瓦的發電機組正在滿負荷運轉,通過電除塵和布袋除塵技術,高高的煙囪冒出幾乎看不見的白煙。據介紹,虎林市圍繞轉化利用生物質能源,建成了清河泉、遠東遠達、金谷等6個熱電聯産項目,年發電4.8億千瓦時,供熱640萬平方米,每年消耗稻殼54萬噸,相當於節約27萬噸標煤。原來的廢棄稻殼,現在收購價每噸300元,僅此一項就可使農民增收1.6億元。

  二是虎林位偏一隅,卻已在上海市有了很高的知名度。2011年,虎林與良友集團進行了全國首例産銷資産合作,成功將虎林大米打入上海主流消費市場,一度達到上海超市和賣場大米銷售份額的一半以上。如今,全市700萬畝耕地中水稻種植示範園區達到450萬畝,虎林大米獲注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綠色食品標識認證。

  三是眾多名優企,投資進虎林。虎林沒有機場,距哈爾濱機場500多公里,距最近的興凱湖機場200多公里,交通不能説發達,卻依靠良好的生態和高效的服務引進了中糧、杭州娃哈哈、上海良友、北京匯源、北京鑫宏、湖北福娃集團等企業入駐。2012年以來,引進綠色食品深加工項目50多個,到位資金45億元,已形成由水稻分別加工大米、米糠油、米糖、休閒食品,以及乳品、豆類主食加工、畜禽産品深加工等10余條産業鏈,全部達産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5.4億元、利稅13.2億元。

  記者在虎林市珍寶島鄉的萬畝青貯玉米地旁看到,由匯源集團投資建設的12棟牛舍裏,3600多頭從紐西蘭、澳大利亞進口的荷斯坦牛犢個個毛色發亮。大半年都和企業摸爬滾打在一起的經合局年輕幹部王錕介紹説,通過奶牛養殖業,可使青貯地畝均增收150元;春節前,匯源集團已與虎林市簽署了生態産業園區建設投資合作協議,計劃5年內投資不少於50億元,今年將啟動實施生鮮乳加工、複合肥加工、奶牛現代牧場建設、雜糧深加工以及飼料生産合作等7個項目,總投資額近12億元。

  也許正是因為這三個“沒有料到”,虎林市不僅環境優美,而且在黑龍江部分市縣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財政吃緊的情況下,經濟蓬勃發展,連續六年保持20%以上增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