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墅村”的別樣大愛

  • 發佈時間:2015-03-24 00:32:1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離江西省新餘市市區約30多公里,渝水區水北鎮,有一個全村皆為熊姓、叫做熊坑的小村莊。2014年1月,全村72戶人家近300位村民在春節前全部住進了嶄新的聯排別墅。

  這樣的"別墅村"在江西絕無僅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68棟聯排別墅幾乎全部來自村民熊水華等4人的捐獻。

  去年3月,農民企業家熊水華榮登全國文明辦頒發的"中國好人榜"。熊水華表示,他正在考慮在村裏建立農業觀光園,發展村裏的産業。

  春節前夕,記者來到這座贛西腹地的小村莊,試圖還原"別墅村"的前前後後。

  "別墅村"今昔

  水北鎮位於渝水之北,是四縣(市)十鄉(鎮)的接合部,"茶葉之鄉""米粉之鄉",有"渝北第一鎮"之譽,半丘陵平原地帶。沿著鄉村公路,從水北鎮政府行駛約5公里,便見一座氣勢恢宏的"村中城"突兀而來。熊坑村到了。

  村口是一座巨大的牌樓,牌樓上端用隸書書寫著"熊坑村"3個大字。牌樓一側,是一口新挖的水塘,塘中立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涼亭。整個村子被圍在徽派風格的院墻裏,一棟棟整齊劃一、錯落有致的小洋房坐落在綠樹叢中,村裏還建有休閒廣場、籃球場、社區活動中心、老年食堂等,好一幅美麗的新農村風景畫。

  大學生村官、村委會副書記傅敏帶著記者在村中閒逛。正值年關,村裏有人陸陸續續從外面歸來,廣場和住宅前停了一些小車。有人家已經貼上了新春聯。在一棟大門敞開的別墅前,老太太熱情地邀請記者進去參觀,三層小樓裏的裝修和陳設,一點兒也不亞於城裏人。老人用當地方言述説著房子的來歷和熊水華的善舉,雖聽不太懂,幾乎每句話都需要傅敏翻譯,但記者還是從她的笑聲中感覺到老人自心裏涌出的幸福。

  在村委會大樓的一堵墻上,有撰寫著"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的"熊坑村創建農村精品社區簡介",簡略記述了別墅村的由來。上面寫道:"熊坑村由於地處蒙河下游,地勢低窪,一遇洪水,全村多處淹沒,村民受災嚴重,主要農作物減産減收,農村住房普遍陳舊……以水北商會會長熊水華為代表,為回報家鄉人民的養育之恩,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慷慨解囊捐資共建熊家新村……"

  傅敏把記者帶到村旁的蒙河邊,和附近的農田作了個地勢比較:"蒙河一發水,村裏就受淹。"

  2010年5月,蒙河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熊坑村絕大部分房屋被沖毀、浸泡。在外創業成功的熊水華回到家鄉,看到房子四零八落,路上污水橫流,倍感心痛,産生了為村裏捐資共建新村的想法。

  此前,村裏有不少人曾多次建議發了財的熊水華在村裏蓋個別墅,但都被熊水華拒絕了。熊水華説:"要建就和大家一起建。自己住得舒服,鄉親們卻住著舊房破房,心裏不自在。"

  熊水華把這個想法和村裏另外三個創業有成的村民熊水生、熊九仔、熊習生一商量,得到了他們的熱烈響應。他們找到村幹部,表達了捐資建新村的願望。

  經過多次村民大會和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2012年3月,由宜春市建築規劃設計院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的熊坑新村破土動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佔地26畝、在原地填高後的熊坑新村基本竣工。共拆除舊房4000多平方米,新建住房1.8萬多平方米。熊水華捐資2620萬元,熊水生捐資300萬元,熊九仔和熊習生各捐資260萬元;村民每戶僅需繳納3萬元就可入住面積230余平方米、造價25萬元以上的三層小洋樓,其中8戶困難戶免費,新房的所有權歸農戶所有。

  而為了解決村裏公益事業所需經費,熊水華等還在村裏建立了100萬元的公益基金,村裏60周歲以上的老人在老年食堂用餐全部免費。

  "中國好人"熊水華

  熊水華的善舉,看似有些石破天驚,但卻與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軌跡一脈相承。

  水北鎮黨委書記周金林告訴記者:"熊水華一直在做善事,這完全源於他的家教和回報家鄉的情懷。"

  周金林介紹,熊水華成年前家境很一般,但父母卻是村裏出了名的好人、善人,經常想方設法接濟鄰里。耳濡目染,熊水華自小就養成了樂於助人的性格。

  今年60歲的熊水華20多年前以承包建築工程起家,後在房地産領域取得成功,業務遍及全國多地。在他稍稍具有一些財富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別人。記者問熊水華:"是不是特別喜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不太善言語的熊水華回答:"應該是這樣。"

  熊水華回憶,小時候,母親常對他説:"人在世上要多栽花,少栽刺,多做好事常積德。"他把母親的話牢牢記在心裏,從懂事開始,就一直關心鄰里幫助鄉親。當他看到推土車的人上坡艱難時,總會主動幫上一把;一旦發現豬牛吃莊稼,也會自覺地跑去將它們趕走;哪怕自己只有一個蘋果,也會把半個分給別的孩子吃。

  15歲那年,熊水華初中畢業跟著父親學木匠,很快就精通了木工手藝。而後,他來到南昌一家木具加工廠做工。頭腦活絡的他從工廠的廢木料中看到了商機,他將這些廢木料以5分錢一根的價格買過來,加工做成鐵鍬把,每根可賣6毛5分錢,吃苦耐勞的他一天可以加工上百根。憑此,在那個普通工人月工資只有二三十元的年代,他每個月卻能賺到兩千多元。

  "我能賺錢,但不太消費。"熊水華説,"那時候有了錢,我就借給急需用錢的朋友,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人。特別困難的,我乾脆就不讓他們還了。"

  上世紀90年代初,具有敏銳眼光的熊水華果斷地從木工改行承包基建工程。一開始賺了100多萬元,但他並沒有沉醉在個人的享樂中,而是把慈悲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群,把資金的使用更好地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僅1991年、1992年兩年間,熊水華就資助了困難群眾65戶,金額達130多萬元。

  新世紀以後,熊水華的生意越做越大,資産也越來越多,他做公益的勁頭更足了。蒙河大橋建設他拿出20萬元、新橋小學校舍維修他捐資38萬元、南嶺村農家書屋建設他主動捐出50萬元、熊坑村進村公路改造他慷慨解囊130萬元……這些年,他個人共計捐資達3200余萬元。

  除了捐贈,熊水華還帶領和幫助更多人共同富裕。他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他所經營的企業及建築工地凡需要招聘員工,先請困難戶。2007年下半年,有兩人因家庭困難,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熊水華求援,希望能幫助找點兒事做。那時,熊水華正準備開發贛南的一個房地産項目,當了解到他倆的情況後,很爽快地答應他們一人承建一幢商品房。在熊水華的幫助下,他們不僅擺脫了貧窮,而且在城裏買了房子和車子,並成了小有成就的老闆。

  熊水華還經常為企業提供資金援助,解決産品銷路困難。有一年,新餘一家農業公司成立不久,急需資金200萬元,公司老總找到熊水華求助,他當即答應了來者的請求,很快將資金匯去,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在新餘市,只要一提到熊水華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他成了新餘公益事業的一張名片。

  2013年,熊水華擔任新餘市工商聯副主席、新餘市總商會副會長,並當選為新餘市水北商會會長。在他的感召下,新餘市工商聯、水北商會涌現了一大批支援公益事業發展的企業家。

  熊坑村的未來

  在熊坑新村,還有一塊空地。傅敏介紹,這裡計劃以後建一棟小高層,以便小孩子們長大以後成家立業使用。

  熊水華等的眼光的確看得很遠。他們計劃中的農業觀光園,將以苗木、花果為主,一方面苗木、花果本身可以帶來較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他們還希望借此錦上添花將村莊發展成一個旅遊點。

  "這裡離仙女湖景區不遠,可以聯動旅遊。苗木、花果,還有水北傳統的茶葉、米粉等農産品,都可成為旅遊産品出售。老人們平時蒔是弄花果苗木,還可頤養天年。一舉多得啊。"傅敏這樣説。

  而熊水華則告訴記者,熊坑村每人平均只有四分地,靠單純的農業産出顯然難以為繼。雖然多年來村裏的青壯年很多都跟著他們在外面搞基建,但這未必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現在村裏人住好了,還不夠,還應該尋找可持續的産業支撐,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業、城鎮化的新農村、職業化的新農民,走土地流轉産業化道路,走新型農村社區管理道路,走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道路。"如果是這樣,我們才真正建立了一個'熊坑模式',打造了一個生態宜居幸福的熊坑新村。"

  另一方面,水北商會的壯大也或可為熊坑村的發展助一臂之力。兩年多前成立的水北商會,是江西全省首家市級鄉鎮商會,商會會員已由成立時的252名發展至目前的330名,商會及會員廣泛涉足建築與房地産、貿易、村鎮銀行、電子商務、金融合作社等領域。

  "更好地激活社會資金參與新農村建設,熊坑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水北鎮黨委書記周金林信心滿滿。

  >>採訪手記

  熊坑村的變遷,國內罕見,江西僅見。"中國好人"熊水華的奉獻與大愛,讓人感動,讓人震撼!

  春節前行走在熊坑村和水北鎮,記者時時被一種大愛的力量包圍。時至今日,依然難忘熊坑人臉上的笑意,難忘水北人對熊水華的讚譽,也難忘"別墅村"的恢宏氣勢帶來的視覺衝擊。

  而尤其難忘的,是熊水華那份質樸的無私。事實上,即便在江西,熊水華也遠遠算不上一線富豪,他的捐獻在他的資産總額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一點在慈善意識還很弱的江西彌足珍貴,他提供了一個先富帶共富的經典範本。而這一切的背後,只是源於他"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和對故鄉質樸的鄉情。

  熊水華很低調,不太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和有關部門的表彰,能推掉的都盡可能推掉。他總是説:"這沒什麼啊。難道不是應該做的嗎?"

  所有這些,都體現了熊水華的獨特價值。

  不唯如此,熊水華的價值還在於"榜樣的力量"正在或將會帶動更多的富人參與新農村建設,以使在國家轉型中一度落伍的農村有可能快一些趕上中國前行的步伐。熊坑村其他幾位老闆對他的響應,熊坑村周邊也有村莊想複製這種模式,水北商會正有意參與熊坑新村的未來發展,便是證明。

  "沒有廣大農村的現代化,中國就永遠談不上現代化!"農村、農業、農民的現代化,正是我們這個古老大國最重要的宏大敘事。我們還有很多凋敝的鄉村;即便是已經成了"別墅村"的熊坑村,離真正的現代化還有很多距離,缺乏現代農業等等。顯然,要改變這些,光靠農村自身和個別"好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社會資金的參與,更需要國家財政的輸血和造血。

  祝福熊坑!祝福中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