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更要轉變思維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3-23 14:32:42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中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第一個十年規劃,“中國製造2025”自今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便備受關注。很多人將“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的“工業4.0”概念相互比較,中國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也可從德國經驗中借鑒。3月19日,由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揭陽市人民政府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培訓班在廣州正式開班,羊城晚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與會專家紛紛分享世界製造業強國德國的産業升級經驗,為中國實現“中國製造2025”規劃建言獻策。
羊城晚報記者 莫謹榕
“工業4.0”折射德國危機意識
2011年,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的概念,旨在支援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保持德國的國際競爭力。事實上,“工業4.0”概念體現出德國對美國的危機感和極高的競爭意識。
國家工信部電子資訊副司長安筱鵬在演講中分析,“1990年到2013年,整個歐洲製造業從當年佔全球份額的34%下降到了21%,德國製造業也下降了將近10%。中國的製造業從2%上升到了19%,整個亞洲佔到幾乎50%。”
作為製造業強國的德國不僅經歷著製造業份額的下降,也在新一輪網際網路變革中喪失了機遇。因此,德國提出口號“我們儘管喪失了網際網路發展的機遇,但要抓住物聯網發展的機遇”,率先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旨在建立一個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高度整合的世界,搶佔新一輪産業競爭,尤其是製造業競爭的制高點。
“工業4.0”
關注中小企
在羅蘭·貝格國際管理諮詢公司針對278家德國企業進行的調查中,近半數企業都表示,已接觸過“工業4.0”。
事實上,在“工業4.0”的變革中,德國政府和協會對中小企業更為關注。德國的政府官員多次提出,“工業4.0”要在組織和技術上為中小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著名研究機構柏林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工程師托馬斯·克諾特也表示,德國“工業4.0”試點項目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推進,政府不僅提供資金支援,還通過設立創新中心鼓勵技術研究,企業和新技術進行對接。“在德國,國家拿出一半的預算來支援企業研發新産品。”
中國製造業要轉變思維
目前,中國很多製造業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領域仍停留在2.0向3.0過渡的階段。如何實現向4.0的跨越?在場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
羅蘭·貝格大中華區總裁劉文波認為,德國工業4.0強調在滿足高度定制化需求的同時,保持生産製造的高效率。中國智慧製造概念更強調利用智慧技術和網路技術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産品品質、技術水準和商業模式。“中國應該在全球最大的製造業規模的基礎上,調整製造業産業結構,提升製造企業競爭力,實現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托馬斯·克諾特則表示,製造業要向4.0跨越,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産業基礎外,轉變思維模式也很重要。“據我了解,目前中國大部分企業仍使用以功能為導向的生産流程,我們要從以功能為導向的思維模式轉變為以流程為導向,不要只關注製造流程,更要學會規劃整體流程。”
而安筱鵬則建議,目前製造業出現了很多新的産業業態、技術趨勢、商業模式,企業家需要樹立資訊的資源觀,要把資訊作為資産,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同時,企業也需要培養對客戶需求實施感知、快速反應、及時滿足的能力。
概念
“工業4.0”
所謂“工業4.0”,就是通過將分散在不同公司中的人、物體和系統連接起來,創造一個具有動態性、實時優化和自我組織的價值創造網路。“工業4.0”的核心是智慧製造——智慧製造是連接、是整合、是數據、是創新、是轉型,通過這樣的系統可以提升效率、減少浪費,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