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業要頂住壓力走對路

  • 發佈時間:2015-03-22 07:29: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是帶領世界走出金融危機的引擎。”這個聲音還在高聲傳頌之時,美國、德國已經開始尋找自救之路。美國“再工業化”、德國“工業4.0”,在這些戰略的背後,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跳出經濟泥沼的努力,還有濃濃的競爭氣息。

  低成本優勢消失,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流,我國製造業“壓力山大”。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他們認為,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雙目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非常關鍵。

  “世界經濟格局總是在變。過去有人唱紅中國,也有人唱衰中國。有人説,中國製造熬得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卻不一定能熬得過2015的轉型之年。”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確實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機會。“中國製造業要頂住壓力,走對路。”

  製造業轉型是大勢所趨

  “美德等國的‘再工業化’戰略是他們針對工業化發展到新階段所採取的新舉措,是又一輪的固定資本更新。”中央黨校教授李繼文認為,美德等國的“再工業化”戰略印證了馬克思關於固定資本更新與週期性經濟危機存在有機聯繫的原理。他説,固定資本更新是經濟危機週期性發生的物質基礎,但它又是走出危機的契機。固定資本更新不僅著眼于原有技術基礎之上的“有形損耗”,更著眼于科技進步基礎上的“無形損耗”,應用當代最先進的科技成果,推動産業升級。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傳統製造業(如汽車、電器、鋼鐵和紡織等)開始受到西歐、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強大衝擊。當時,美國抓住了以資訊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産業發展的良機,一舉扭轉了經濟衰退的局面。本世紀初,當網路經濟泡沫襲卷美國之時,美國再次憑藉金融産品支撐下的房地産,盤活了經濟。

  “2008年,次貸危機暴發。在經濟遭受重挫的情況下,美國不得不再次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重新審視實體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但決不是簡單回歸。”李繼文説。

  “美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佔的比例並不是很高,只有百分之十幾,但是80%的企業專利和70%的創新活動都發生在製造業,60%的研發人員都集中在製造業。製造業是創新的載體,也是創新的源泉。”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程楠指出,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必須保持協調。如果虛擬經濟無限膨脹發展,實體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大量社會資源都將被其吸走。到了那時,實體經濟發展就沒有了基礎。“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長期以來,我國採取的是跟隨發展戰略,曾受發達國家‘去工業化’的影響,一度出現了過度渲染虛擬經濟而削弱實體經濟的狀況。現在看來,重視實體經濟、推動製造業轉型是很多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大勢所趨。面對壓力,我們要頂得住,要主動出擊,不能被動應戰。”李繼文説。

   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都不能放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創新圓桌會議”上,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未來的産業態勢到底是什麼,是裏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是德國的工業4.0?他認為,這兩條工業發展道路都太理想化,都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未來的産業態勢有可能是3.0,或者3.5。

  李繼文指出,與發達國家由低到高的工業化演進歷程不同,我國在跨躍式發展進程中,民營經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有些民營企業缺少機器大工業階段的熏陶,其工業基礎並不很牢固;工業化時期的勞動力轉移並沒有完成,資訊化又使得勞動力由傳統農業、工業部門向高新技術部門流動受阻;製造業大而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於人,大多數産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諸多因素交錯,中國未來産業該如何發展,製造業該如何轉型升級就變得極為複雜。”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都要抓,都不能放。新興産業是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制高點,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但是,我國要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對傳統製造業而言,我國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基礎,一定要充分挖潛開荒,通過智慧轉型,實現從産品設計、加工製造到運作管理、售後服務的全面升級。

  “當前我國新興産業發展中存在一種‘低端化’現象:進口零部件再組裝,生産中低端産品。發展新興産業走的還是傳統産業的老路。”程楠指出,我國工業發展缺少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的支撐,要實現轉型升級,首先要夯實基礎。有了強大的工業基礎作支撐,我國才能更好地針對不同行業的需求開發出適用性的産品,為行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逐步從産品的專業化走向市場的專業化。

  企業家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3月1日,雷軍在2015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發表了《向時代致敬》的主題演講。他總結的網際網路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在與會企業家中産生了共鳴。

  “小米公司7500人,2014年銷售額達到750億,公司估值攀升到450億美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小米公司是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實現整合創新的企業,小米手機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産品。”天壕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作濤指出,在網際網路時代要做出最“牛”的産品,必須依託技術進步和網際網路平臺。只有在網際網路平臺上,企業才能把各細分環節最尖端的技術擰成一股繩,生産出價廉物美的産品,提供最優質的客戶體驗。

  陳作濤認為,美國依託其強大的資訊技術實施了“再工業化”戰略,德國依託其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啟動了“工業4.0”。在這場國際工業轉型的競賽中,巨大的中國市場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會,中國企業必須承擔起這個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中國企業家一定要主動迎接網際網路時代,主動迎接工業4.0,要用網際網路的精神、網際網路的思維和網際網路的方法學,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2.0、3.0。”

  業內專家指出,歐美等國的“再工業化”,將推動他們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快速形成産業聯盟。例如,美國增材製造創新研究所由80余家公司、9所研究型大學、6所社區學院和18家非盈利機構組成的廣泛聯盟。“這些産業聯盟將統一戰線,共同維護美國本土企業的共同利益,這將加大我國製造業企業‘走出去’的難度。”

  “要推動製造業轉型,一定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在這一點上,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現代的‘市場’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不是早期的、完全由看不見的手來推動的自由競爭。我們要認真研究新制度經濟學的做法,要加強並優化制度供給,讓企業在應有的制度保障下做出理性的決策。”李繼文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